阿房宫被项羽火烧后成为一座废墟

喃喃呢语
阅读

阿房宫被项羽火烧后成为一座废墟

(清)袁江 《阿房宫图》屏 现藏故宫博物院

项羽火烧阿房宫,是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说法。这个说法在今天的广泛流传,要归功于唐代大文豪杜牧的《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一篇著名的辞赋,全文先是竭力描写了阿房宫的壮丽奇瑰与秦朝统治者的奢华无度,之后作者又笔锋一转,提到正是由于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了民众的反抗。以阿房宫当年的蔚为大观,对比后来的沦为焦土,这种反差又给读者心理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阿房宫赋》是一篇文学作品,而非史学作品;而作者创作它的目的也是讽谏,而不是考史。所以,《阿房宫赋》作为一篇创作年代距离秦朝灭亡上千年的文学作品,尽管从文学角度看,它是如此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但是是否真的反映了历史事实呢?

按照常理推断阿房宫应该在秦亡时都没建好

清代学者王士祯是个较真的人,他在《池北偶谈》中指出:“杜牧之《阿房宫赋》,文之奇不必言,然于事实殊戾。”他认为《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之高,自不待言,但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他拿出了《史记》作为依据。因为在传世文献中,记录秦朝历史最早最系统的就是西汉中期司马迁的《史记》了。后世关于秦朝历史的记载,如果是《史记》没有记录,甚至与《史记》完全矛盾的,那么其可靠性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根据王士祯的看法,《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三十五年时,秦始皇考虑到咸阳宫小,而宫里人太多,就打算在渭水南边的上林苑中建造新宫殿,最终决定在阿房这个地方开始兴建前殿。我们知道,秦朝的都城是咸阳城,咸阳城在今天陕西省咸阳市一带,位于渭河北边;而渭河南边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市的范围了。因为秦始皇已经一统天下,旧宫殿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他选择在皇家园林上林苑里兴建新的宫殿。

前殿也就是正殿,是宫殿位于正中央的主要殿堂,也是整个宫殿的核心部分。按照计划,前殿的东西长五百步(秦代的“步”,如今叫“双步”,左右脚都迈一次)、南北宽五十丈,宫中可容纳上万人,宫下可竖立五丈高的大旗。整个宫殿四周架有天桥可供马驰人行,一直通往南山,也就是今天的终南山,并在山顶修建门阙。又建造天桥,从阿房宫跨过渭水,与北边的咸阳城相连,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跨过银河抵达营室星。按1步等于1.5米、1丈等于2.33米算,前殿长为750米、宽116.5米。

因为宫殿当时才刚计划动工,所以并没有正式的名字,不过因为在阿房这里建设,所以大家都称呼它为阿房宫。之后,秦始皇就征发受过刑徒七十多万人,分别派往修建阿房宫和自己的骊山陵墓。不过,仅在两年之后,秦始皇就去世了,而当时“阿房宫未成”。继任的秦二世就把修建阿房宫的民工都调往骊山陵墓。在秦二世元年四月时,因为骊山陵墓建好,所以又把民夫调回继续修建阿房宫。到当年七月,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就发兵起义。

秦二世二年冬天,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就劝谏秦二世,天下大乱是因为赋税太沉重,所以请求暂停阿房宫的修建,并且减少各种服役。秦二世不听,反而将三人下狱问斩。不过,仅仅又过了一年,秦二世就被奸臣赵高杀死,不久秦朝也就灭亡了。按照常理推断,阿房宫应该在秦亡时都没建好,所以不管是秦始皇还是秦二世,自然都没有机会享乐。王士祯就认为“是终秦之世,阿房宫未成也”。

关键的是夯基上也没有发现烧土的痕迹

尽管《史记》明确记载了阿房宫并未建成,但提供的史料还是太少。阿房宫仍然留给后世不少未解之谜。比如说,阿房宫到底建成了多少?建成的部分有没有被烧?这都是《史记》本身无法解决的。原始资料的浮光掠影,却让后世传说见缝插针。秦朝灭亡后不久,西汉文帝在位时,大臣贾山上书,就说秦始皇“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鹜驰,旌旗不桡,为宫室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聚庐而托处焉”。

贾山说秦朝以奢侈而灭亡,旨在劝谏文帝勤俭节约。但在他的笔下,阿房殿已经是完工状态,王公大臣也在这里举行活动了。更明显的夸张之处在于,他笔下的阿房殿达到了长2067.65米、宽1500米、高16.3米的规模,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秦始皇规划的范围,不符合《史记》的记录。但后世却把阿房宫传得越来越活灵活现,唐代描写关中一带历史地理的著作《三辅黄图》,就说阿房宫北阙门是“磁石门”,外族前来朝见时如果怀藏兵器,就会被磁铁吸走。

因为《史记》给出了阿房宫比较明确的坐标,那就是在渭水以南的秦上林苑中,与渭水以北的咸阳城相对。故而早在上个世纪,这处位于西安西边龙首原向西南延伸台地上的遗址就被发现。上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就对阿房宫遗址展开了调查,但受到后世传说的影响,当时的考古工作者认为阿房宫确实被焚毁,还认为调查发现的阿房宫遗址,除了前殿之外,还包括周边的所谓“磁石门”“秦始皇上天台”“烽火台”等遗址。

2002年以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考古所成立联合考古队,继续对阿房宫遗址进行勘探和发掘。根据最新的考古资料,阿房宫前殿遗址的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夯土台基最高12米,夯基上东、西、北三面有墙,墙顶有建筑物,南墙尚未修建,前殿遗址上没有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这些迹象都表明,阿房宫的前殿并没有建成。而更为关键的是,在前殿的夯基上并没有发现烧土的痕迹。

考古工作者又以前殿为中心进行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这个范围内虽然有不少建筑遗址,但像“磁石门”“秦始皇上天台”“烽火台”这些,实际上都是战国中晚期兴建的建筑,并且一直沿用到了西汉时期。很明显,它们应该是秦上林苑内的其他建筑,后来为汉上林苑所继承,与阿房宫没有关系。大多数学者据此认为,整个阿房宫建好的只有前殿夯土台基,连前殿都没有完全建好,也没有被火烧毁的痕迹。

阿房宫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烂尾楼”

那么杜牧的描写完全是无中生有吗?也不尽然。

《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说,秦国每次灭亡一个诸侯国,就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仿建这个国家的宫室。这些宫室南边濒临渭水,从咸阳雍门往东直到泾、渭二水交汇处,殿堂之间用天桥和环廊连接。而秦始皇从诸侯那里俘获的美人、乐器之类,都会放到里面以供享乐。可见,杜牧笔下的“阿房宫”确有原型,但这些宫殿都建在渭水以北,并不是渭水以南的阿房宫。所以后来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时,主要针对的应该也是渭水以北咸阳城一带的宫室。

也有学者坚持认为,项羽烧了阿房宫。因为他既然烧了渭水北边的咸阳宫,没有理由放过渭水南边的阿房宫;根据1994年考古工作者的走访调查,当地农民称前殿附近出土过大量的烧灰和烧土,前殿周边的一些遗址也都有火烧的痕迹,这些遗址都可以划入阿房宫建筑群内;还有就是杜牧祖父杜佑编撰《通典》,杜牧具有家传的史学渊源,所言应有一定依据。总之,考古发现只能证明阿房宫前殿幸免于难,不能证明项羽没有烧阿房宫其他建筑。

这样看来,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对“阿房宫”范围的界定上。目前可以确认的阿房宫建筑只有前殿夯土台基遗址。至于前殿周边的一些遗址,只能认为是属于秦上林苑遗址,而不能武断认为都是阿房宫遗址。考古学者刘庆祝指出,根据古代都城建设的规律,宫城中的大朝正殿优于其他宫室的建设,既然前殿都没有完工,就不能认为周边已经建成了附属宫室。总之,项羽火烧阿房宫是一个标准的以讹传讹的流言,阿房宫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烂尾楼”了。文并供图/林屋公子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