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运动注意把握“度”防意外!

一开始就结束
阅读

天气转凉,运动注意把握“度”防意外!

天气转凉,不少人加入了“运动大军”。“作为心血管内科大夫,我特别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运动锻炼,高强度运动却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汪芳指出,刚刚加入运动训练、准备提升运动等级的人,尤其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人群,应重视运动前的医学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与分层。

汪芳介绍,运动相关心血管风险可分为“低风险状态”和“高风险状态”2个层级。具体依据包含11项“变量”,其中核心变量4项:年龄,男性>50岁,女性>60岁;合并明确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肾脏疾病;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先天性、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参加或准备参加高危极限运动。非核心变量7项:缺乏规律的运动习惯;存在有提示心血管疾病可能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男性>40岁,女性绝经后;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

“低风险状态”要求不存在核心变量且最多只存在1项非核心变量。因此,只要存在有1项核心变量或不少于2项非核心变量,即为“高风险状态”。“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主要从心脏结构、冠状动脉供血、心律失常及心功能4个方面进行。”汪芳表示,临床上检查手段非常丰富,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冠脉CT、心脏核磁、心肺运动试验等都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评估。

低风险人群一般不需要特殊评估,高风险人群,则会顺理成章进入评估阶段。汪芳指出,首先是“初级评估”,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进行;初级评估阳性者建议进入“中级评估”,最常做的检查是“心肺运动试验”,能够真实测得受检者的摄氧量和代谢当量,据此核算出合适、安全的运动强度;“中级评估”异常者,需进入专业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医疗诊治及运动指导建议。

除做好评估外,运动一定要遵循“力所能及、循序渐进”原则。汪芳建议人们先从“低-中强度”运动开始(老年人群需要更加缓慢),4-6周后,逐步延长每次运动的时长,如果身体没有明显不适,再逐渐增加运动频次和强度等。

日常生活中,很多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也希望通过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汪芳认为,此类人群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运动训练,由医生指导,直至风险降级。低-中危心血管疾病人群可进行居家训练,但建议人们运动时佩戴监测设备,如腕率表、心率带等,来监测实时运动心率以调整运动强度。

“运动时最极端、危险的情况就是‘心脏骤停’,但大众的急救知识普及还远远不够,发生在医院外的心脏骤停死亡率相对较高。”汪芳表示,最有效的预防手段还是“运动前的专业评估、早期识别风险并有效干预”。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