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缅甸中企老板讲当前工厂面临“五座大山”

和你遇见
阅读

听缅甸中企老板讲当前工厂面临“五座大山”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缅甸特约记者 辛木】在缅甸中国企业商会副秘书长、纺织与服装分会秘书长罗穆珍的带领下,记者近日走进了位于仰光瑞必达工业区的中国服装厂,了解经历了疫情和政局动荡后的中企的境况。

瑞必达工业区位于仰光的瑞必达镇区,进入厂区,扑面而来的是热火朝天的工作气氛,车间里的工人熟练地在生产线前忙碌着。据工厂老板关老板介绍,该工厂建于2017年,投资超过1000万人民币,车间大概4000多平方米,共600多工人,产能每月30万件,客户订单主要来自日本。缅甸服装厂工人的月薪一般在25万到35万缅币(1元人民币约合300元缅币)。罗秘书长告诉记者,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缅甸552家实际运营的制衣企业中来自中国的企业共有312家。这家制衣厂在规模上只是小型,最大规模的工厂有1万名工人,每月产能达100万件以上。

在参观完车间后的小型座谈中,罗秘书长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2013年,缅甸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市场不断开放。欧盟等给予了缅甸最惠国待遇,企业税收成本减少,再加上人力等成本较低廉,毛利率提高,吸引了不少中国企业进入缅甸市场。

罗秘书长称,之后由于疫情和政局动荡,缅甸的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情况呈现“波浪式”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棉服类产品订单火爆到工厂都消化不了,但到了下半年,将进入服装产业传统的淡季,订单也会减少。尽管当前缅币不断贬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订单减少带来的利润压力,但缅甸政局的变化给上游的欧洲等发达国家带来很大压力。他们犹豫不决,一方面想继续享受缅甸市场的红利和优势,一方面又怕因为政治因素影响到品牌销售,给承接订单的中国服装企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关老板向记者总结了当前工厂面临的“五座大山”。第一是缅甸政局动荡导致的西方制裁加码以及社会治安恶化,营商环境受到影响。第二是缅甸电力短缺,工厂时常停电,不仅会给设备带来损害,柴油和发电机价格也跟着猛涨,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第三是地区安全形势恶化,中缅物流通道受影响不得不转道泰国,进一步加剧成本压力。第四是受政治因素影响,欧美及日本客户的订单很不稳定,这给企业生产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五是因为物价飞涨导致大量劳动力离开仰光等大城市回乡,导致用工短缺,影响生产。

关老板认为,当前的困境是不可抗力的,但从长远来看,缅甸市场还是最有前景和优势的,很有信心留下继续发展。罗秘书长也告诉记者,在缅企业目前的困境是政策性的,短期还无法改变,且服装厂是劳动密集型的重资产投资项目,想迅速撤走很难,撤走还要面临赔款的压力,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应该还是以订单为导向、利润为导向。一些企业家朋友在尝试寻找可替代国家,比如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从实际上讲,缅甸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转移他国还是临时性的。从成本上来看,越南等地的成本相较于缅甸还是很高的,不仅工资高,消费水平也高。一位在缅甸和柬埔寨经营服装厂的朋友说,虽然客户为了规避政治风险给柬埔寨工厂下了单,且增加了20%的加工费,但实际算下来,利润还不到缅甸工厂的50%。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