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认为中国搞自给自足,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love-me
阅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认为中国搞自给自足,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孙冰 | 二十大现场报道

10月17日上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等向中外记者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0月17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必将进一步巩固

赵辰昕首先回顾了过去1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他介绍,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增长到18.5%,提高了7.2个百分点,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长到81000元。我国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跃升,我国经济建设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伟大成就,是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各类重大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的大背景下实现的,的的确确是来之不易。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同样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赵辰昕表示,区域重大战略有序推进,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特殊类型地区实现振兴发展。

赵辰昕重点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建设实施五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1+N”规划政策体系逐步构建,横琴、前海和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速提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加强,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逐步构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发展更加便利。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以横琴、前海和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为引领,加快推动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完善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有序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优化提升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功能,加强公共服务领域共建共享,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高质量发展典范。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赵辰昕分析说,第一,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月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经济表现也依然突出,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与全球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从多个经济指标综合来看,我国经济的表现依然是突出的。第二,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困难和挑战,但更加充满机遇。受国内外环境变化影响,当前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更要看到,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我国有14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加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产业链、日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些基础条件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第三,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凝聚了磅礴伟力、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必将进一步巩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在记者招待会上。来源:新华社)

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

针对外界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存在的认识和理解误区,赵辰昕特别进行了回应:国内外有一些声音,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收缩,甚至讲要搞自给自足的经济。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丰富市场供给、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创造了条件,有力改善了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促进了国内大循环效率和质量提升。”

赵辰昕说,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一些国家想实行“脱钩断链”、构筑所谓的“小院高墙”,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世界上的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我们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决不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而即使在全球疫情反复延宕、国际形势复杂严峻、跨国投资疲软的整体背景之下,今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克服了多重困难,实现了稳中有增、稳中提质的明显成效。

赵辰昕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1-8月,我国利用外资8927.4亿元,按照可比口径同比增长了16.4%。其中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了33.6%,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增长了14.3%、27.6%、43%。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改善。

赵辰昕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吸引外资也面临新的形势。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和有关方面一起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外资的政策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大鼓励外商投资力度。将发布实施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商投资的支持力度,为外商投资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

二是进一步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将推出第六批重大外资项目,在中央层面给予产业规划、用地、环评、能耗等政策的支持,推动项目加快落地。

三是进一步优化外资企业的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

(二十大新闻中心现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冰摄)

坚决避免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如何保障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十分关键。赵辰昕介绍了正在持续推进的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锻长板补短板。一方面,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在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中打造一批优势长板产业,提升重点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聚焦国计民生、战略安全等关键领域,紧盯“卡脖子”薄弱环节,按照“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一体推进短板攻关、迭代应用和生态培育,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重点基础领域短板弱项。

二是稳定工业生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全力杜绝随意关停产业链重点企业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坚决避免疫情防控的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问题,努力确保工业园区有序运转、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持续抓好物流保通保畅,着力做好能源、原材料安全保供,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优化,提高全产业链运行效率。强化重大生产力统筹布局,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指导,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四是深化开放合作。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外资加大高端制造、高技术等领域投资,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创新发展。

五是强化风险防范。着力推动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真正落地见效,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解难,进一步释放政策的效应。加强产供储加销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持续抓好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