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庸调制名词解释(租庸调)

ぃ薄情人ァ
阅读

租庸调制名词解释(租庸调)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租庸调制名词解释,租庸调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2、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3、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

4、安史之乱后,朝廷负担遽增。

5、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征收银钱为主。

6、总结来说,租庸调在唐初配合均田制的情况下,确是一个利民利国的制度,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此制本身的漏洞便涌现,再加上其它客观因素,租庸调制变得不合时宜,故唐不得不以两税制取而代之。

7、隋和唐前期推行的租庸调制,有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

8、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