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22养老保险改革有望在制度层面趋同

殇魂破
阅读

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22养老保险改革有望在制度层面趋同

大家好,小保来为小伙伴们解答以上问题,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22养老保险改革有望在制度层面“趋同”,相信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下面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制度改革顶层方案正在人社部一定范围内讨论,城镇职工和单位人员两项社保制度有望在制度层面“趋同”。回顾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会发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改革并不同步。一些专家甚至认为,这是阻碍养老金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最大问题。

存在模式:多轨制下的待遇差距

炒黄金怎么赚钱?专家指导银行的黄金白银TD开户指南。银行金银模拟交易软件吉吉桌面报价工具。由于改革进程不同步等原因,我国目前存在非缴费型和缴费型两种养老金制度。两种养老模式的覆盖面与职业、地位直接相关,两者差距较大。因此,他们受到普通大众的攻击,被认为是严重不公平的“双轨制退休制度”。

“所谓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就是现在中国中央和省级机关仍然存在的退休制度,覆盖人口约1000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储锡玲告诉记者,退休制度不是社保,而是单位保障。退休与工龄有关,也与单位的承受能力有关,与社会统筹无关。

缴费型养老金制度是一种保险制度,要求个人根据《社会保险法》参与缴费。其中,由于缴费主体、费率和具体经营形式的不同,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民有两种不同的模式。

据储希玲介绍,企业养老保险是单位和个人都要按比例参加缴费(大部分省份按社会工资的20%缴纳,个人8%,企业12%),而且必须满足15年,之后企业职工才能按月领取养老金。而城镇居民或农民由于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较低,当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金额较低,也可视为另一种不完全养老模式。

如果比较两种制度下的养老金水平,薪酬差距成为最受诟病的地方。人社部最新数据显示,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养老金水平分别是企业职工的2.1倍和1.8倍。

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上述情况也说明“养老金双轨制”并不确切,在实践中已经逐渐演变为多轨制。近年来,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机关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在逐渐拉大。很多省份的机关事业单位都是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调整,这进一步引起了事业单位的不满。

养老保险改革不同步成为最大的问题。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双轨制”逐渐形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配套改革,是从城镇企业职工开始的。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最初建立于1951年。当年国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奠定了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该条例规定,个人不需要缴费,单位按工资总额的3%缴纳保险费,职工养老金与工龄和工资挂钩。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开放和转型,这种严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养老制度正面临变革。1984年,广东开始试点养老保险社会统筹。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1993年以后,企业向统一的社会化养老体系过渡,逐步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有的企业人为降低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标准,有的企业效益不佳甚至倒闭破产,导致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低下,甚至不能按时发放。

以上是小保为大家整理出来的,希望看了会喜欢。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