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升级医疗健康产业以解决资源分配不均和支付压力等多个问题?

亡魂溺海止于终老
阅读

如何进一步升级医疗健康产业以解决资源分配不均和支付压力等多个问题?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晨婷

随着全球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经济恢复缓慢、地缘冲突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各产业发展的进程。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如何从全球产业发展脉络中找到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尝试以创新与融合来回答这一时代命题。

10月22日,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指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一届中欧医疗健康产业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

本次论坛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围绕“中国深度促融合·全球广度领创新”主题,集聚超30位政、产、学、临研、投资界嘉宾,分享前沿研究、实践案例与创新思考,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先锋力量,共探全球医疗健康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共促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图源: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对于疾病结构和疾病谱的改变,需要我们加速研究和转化融合速度,医保支付政策对产业的引领也亟待加强,健康保险与国民健康体系应更好的融合,这对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在论坛上谈到。

公立医院改革要实现破立转换

医疗健康和国家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财富管理以及民族的综合素养紧密关联。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开场致辞中谈到,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首先,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对健康支付的意愿在提升,我国健康服务产业方兴未艾。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为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巨大的发展动力,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已经逐步形成和完备。”在分析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时,邬惊雷这样表示。

他认为,国家政策的优化为医疗健康产业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医疗团队的研究能力和市场转化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此外,中国的药物研发已在世界范围内处较领先地位。

“未来,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完全有可能在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邬惊雷说。

健康中国战略下,我国医疗健康产业持续发展,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居民慢性疾病增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支付压力大等问题涌现,也使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变得更为紧迫。

“三医”联动改革是我国医改的主要模式,即医保、医疗、医药三方面联动改革,具体包括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目前,深化医改的顶层设计已经初见成效,系统集成落地见效是当前阶段的核心。而在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中,公立医院的改革,尤其是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的改革,被视作“最难啃的骨头”。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原司长许树强在演讲中。(图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针对公立医院改革,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原司长许树强提出,要从三个层面加快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许树强认为,首先,要实现破立转换,要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后的医疗服务价格补偿落实到位。其次,要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制度。最后,借力政府、第三方支付等力量,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如果把健康作为一个产业,那么医院的服务一定是没有边界的,应该做更多的事情。”在论坛上,作为公立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也谈到了他的期待。

在他看来,医院应该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应该是科技与生命的对话的地方,应该是医学与健康的交融的地方,是人生健康的驿站,是病患温暖的港湾。“但是,医院也永远是技术与疾病共存的,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用更多的创新、用新的技术去克服疾病,这就是医院,是探知生命的殿堂。”

医药企业如何踏浪出海?

在医疗健康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对医药企业来说,加快创新与融合也是发展的关键。

“我们需要依赖广阔的国际视野,承担宏阔的历史使命,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加快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在大国竞争的格局下,中国势必向健康科技强国和产业强国迈进。中国医药企业与世界的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差距,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推进更高层次的合作,突破单一主体规模不足、布局不足、资源不足、能力动力不足的发展瓶颈,加快跻身世界一流健康产业的发展。”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李永忠谈到。

对于企业来说,出海也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必选项。但在部分与会企业和专家看来,出海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出海策略、国际合作方式等要有清晰的认知。要做到统一战线、抱团取暖,才能最大做好企业出海的风险控制。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在分享中谈到,阿斯利康作为一家跨国企业,不仅仅承担着“走进来”的责任,更有义务让中国的新药走出去,造福全世界患者。今年以来,阿斯利康在中欧校友组织以及各地政府的支持下,组织了多次医疗健康企业的出海活动。

“未来,也将继续带领中国的医疗健康企业出海,希望能够把我们中国的产品真正落地到海外。”王磊说。

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医药企业出海问题(图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三诺生物董事长、中欧校友李少波认为,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挑战,中国医疗健康企业应该做到两点,一是植根中国的创新,可以从跟踪创新到原始创新;二是全球合理布局,“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中国经验的复制。要在不确定性中保持乐观坚持长期主义,做好三原则,保证会计和商业活动的真实性;投资未来,但绝不过度投资;严格运营,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和效能。

“并购是所有经营活动中风险最大的,尤以跨国并购为甚。”李少波谈到,并购时,要熟悉和尊重国际化的游戏规则,要具备快速的资金筹措能力,要保持与国内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完成并购后也不能疏忽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与信任、利益驱动机制的制定、共同目标的设定、团队与工作机制的协同、以及具体项目落地的协同。

随着产业环境的改变,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对于创新的思考也在不断改变,一个好的创新需要好的商业模式去实现和落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学科规划处处长、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许锋围绕“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思考与探索”主题进行了分享。她从企业和医生两个视角分析了中国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以及医生寻求合作伙伴的考虑因素,并以此引出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上的诸多问题,如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相关利益、行政管理等等。

她还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科研成果转化生态的搭建为例,输出了构建院内院外医研企合作双循环的“九院模式”。

数字化发展,在医疗健康行业同样是一大趋势。

在普华永道中国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看来,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驱动产业连接、融合、共生,是对生产力的投资。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创新萌芽期、高涨期、期望合理化期、复苏期以及成熟期,当前医疗大健康数字化企业大多处于数字化技术应用与解决方案实现阶段,智能化处于探索期,生态平台模式尚待突破。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