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芯片法案》落地面临挑战

小懒猪
阅读

欧盟《芯片法案》落地面临挑战

欧盟《芯片法案》近日正式生效,标志着继美国后,欧盟也以“举盟之力”加入半导体芯片产业的“抢滩登陆战”中。业内人士提醒,美欧接连发布的《芯片法案》政策会干扰半导体行业的供给结构,恐将导致芯片产业难以匹配市场实际需求,在供应过剩或短缺之间尴尬摇摆。

近日,欧盟委员会宣布《芯片法案》正式生效,计划在2030年将欧盟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至少提升至20%。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该法案旨在促进欧洲半导体领域工业发展,促进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创新,吸引市场投资,为更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芯片供应危机提前做好准备。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欧洲芯”的理想虽然“丰满”,但现实多少有些“骨感”,《芯片法案》的实施落地尚面临一系列挑战。

今年7月份,欧盟《芯片法案》先后获得欧盟三大机构批准通过。此次欧盟《芯片法案》正式生效,标志着继美国后,欧盟也将以“举盟之力”加入半导体芯片产业的“抢滩登陆战”中。根据法案内容,欧盟将调动共计约430亿欧元的公共与私人投资确保这一芯片振兴战略得以实施。

相较于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欧盟的《芯片法案》直指芯片供应安全问题,更加强调欧盟成员国内部的协作分工,体现出了“抱团取暖”的政策考虑基调。结合欧盟机构及主要成员国披露的相关文件,法国与德国两大欧盟巨头预计将成为推动《芯片法案》实施的重要“发动机”。上述两国不仅可以为法案实施引入相当体量的投资与国家补贴支持,更是在相关技术储备领域走在欧盟各国前列。

作为欧洲战略自主设想的重要一环,欧盟《芯片法案》得到业界高度关注。究其原因,除《芯片法案》本身体现的宏大政策性构想外,欧盟委员会同期发布的《欧盟芯片倡议》也较为清晰地描述了欧盟未来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具体发展举措:一是建立一个能为全欧盟提供支持服务的云开放平台,旨在促进芯片用户和芯片产业链关键厂商之间的沟通协调,目的是让欧洲的芯片设计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二是建立试点生产线,包括研发测试具有高度战略敏感性的部分前沿芯片,包括但不限于10纳米至2纳米范围的芯片制程及封装技术;三是着眼发展量子芯片技术,并将为此建立量子芯片设计室与实验室,以及开发与之匹配的全新测试设备;四是在全欧范围内开设重点支持初创与中小企业的支持中心,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欧盟官方芯片技术客服;五是设立欧盟芯片基金,希望用金融市场力量支持半导体领域发展,促进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便利投融资行为,确保《芯片法案》中计划的资金能顺利流向相关初创及中小企业。

然而,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欧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欧洲芯”亟待理顺。荷兰光刻机制造商日前针对《芯片法案》内容发出提醒称,美欧接连发布的《芯片法案》政策会干扰半导体行业的供给结构,恐将导致芯片产业难以匹配市场实际需求,在供应过剩或短缺之间尴尬摇摆。实际上,在现有的欧洲芯片公司中,包括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厂商的优势领域基本为非先进制程的汽车应用芯片,但受《芯片法案》影响,上述公司正考虑放弃自身优势项目,转而开发先进制程芯片,这无疑为欧洲汽车芯片供应链稳定增加了风险。除此之外,由于多年依赖进口美国先进制程芯片,欧洲在高精尖芯片领域的人才储备、技术积累以及市场布局等方面尚难以完全匹配《芯片法案》的雄心壮志。因此,有业界人士指出,鉴于欧盟《芯片法案》的部分内容“过于激进”,“欧洲芯”的发展将历经诸多考验。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 博)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