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1-6背后:中国女足注册球员8000人 英格兰是180万……

少女的蓝色信箱
阅读

女足1-6背后:中国女足注册球员8000人 英格兰是180万……

8月1日23点,欣德马什体育场,温度不足10度。LED大屏上刺眼的1比6,让这块中国女足的福地沦为过去式。

对于这次惨败,中国女足主帅水庆霞首先感谢球员们的全力付出,表达自己需要总结的地方,同时还反复强调一句话: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小女孩参与足球。”

短短的几个字,道出了比分背后的真相。

足球人口

赛后,一位资深的女足从业者告诉我们一组数据:“目前国内女足注册的人数是8000上下。咱们这场的对手英格兰是180万。”而今年举行的英格兰女子足总杯决赛,现场观赛人数达到77390人。中国女子足协杯决赛因为赛会制的缘故,到场观众为零。

在场上,中国球迷看到的是双方均等的11人对决,但背后矗立着的却是几千人与百万人金字塔体系的区别。

从8000人中挑23人,与180万人中挑23人,这里面的竞争有多激烈?留给本国足球的人才池有多大?一看便知。

开赛前,我拿着镜头采访英格兰球迷,让他们预测本场比分。镜头前的球迷犹豫半天,反而镜头外的直接大喊:“中国女足0比7。”

那一刻,我只觉得他们有点狂妄。“世界第4和世界第14,前两场就丢1个球的中国队,怎么可能输这么多?况且你们场均1球,还伤了4大主力。”

当终场哨声响起,确实如这位英格兰球迷所说,他们球队进了7个,包括1个越位进球。

直到这位业内人士说出8000与180万的对比,我突然觉得1比6的比分又那么合理。假如咱们侥幸赢了或者平了,那么对于那些按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发展女足的地区来说是不是又是一种不公呢?

13亿的人口大国,女足注册人口区区几千,这简直难以想象。

在过往的采访中,我曾问过一位国脚,“你现在有女儿,会考虑让她踢球么?”

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的,女孩子还得学琴棋书画,足球甚至职业足球就别碰了。”

许多中国的女足职业球员,她们能走上职业道路几乎源自纯粹的喜欢与热爱,一开始的足球启蒙多数跟父母无关,这跟男足球员往往是相反的。反而在她们喜欢上足球,决心成为职业球员后,双亲偶尔还会加以劝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果足球能跟教育相挂钩,能在未来的升学上有所帮助,有些父母会愿意让闺女参与,否则只能靠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或者启蒙教练去到广袤无际的汪洋里捞出这些快要沉入海底的璞玉。

所以中国女足想要在国际大赛,在奥运会,在世界杯回到一流强队的水准,不被世界拉开太大的差距,唯一的出路就是让更多女孩子参与足球。这是这位业内人士所说的“基”。

球队问题

那么何为“本”,自然就是中国女足这个大家庭。

另外一场发布会上,英格兰主帅威格曼说到中国女足的战术。“她们有一些逼抢和压迫,有威胁但持续性不太够,之后又回到她们习惯的打法。”

比赛现场,很多时候能看到中国女足的前场球员在拼命地抢球,比如娄佳惠和吴澄舒。相较之下,英格兰的高位逼抢是集体式的,且持续时间更长,进而带来的就是中国女足更多的失误和球权转换。而攻防转换的瞬间,往往又是进球与丢球的高峰期。

当第100分钟看到32岁的娄佳惠拼到双腿抽筋,没人不动容无人不怜悯。这是女足精神的展示,也是高强度跑动累计所带来的结果。

可惜,队内能像娄导等人这样持续一直给对方压迫的球员太少了。

那么什么叫高强度跑呢?根据女足业内的标准,时速超过19公里便是高强度跑。像英格兰这种世界顶尖球队,人均的高强度跑每场都在800米左右,高的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

中国女足的高强度跑平均标准大概是600米左右,队内这项数据最好的就是左后卫陈巧珠,她的高强度跑可以达到900米,比肩英格兰队的水准。这就是为什么她在这个位置是世界杯铁打不动的人选,能够打满3场比赛的原因之一。

高强度跑数据的高低,到了场上所呈现的就是比赛节奏的变化。英格兰女足在拥有技术的前提下,还更能跑,自然她们就能掌控比赛,甚至随心所欲地变换节奏,直到对手跟不上她们的步伐。这时候,中国女足的防守到位率就会变低,比分便会让人失望。

针对这一短板,早在去年冬天的海南集训,水庆霞就带着27名弟子们去进行严酷的拉练。每天上万米的训练,练到球员最后无法站立,直接瘫倒在地。某些高强度跑平常只有几十米甚至一百多米的队员,后续慢慢达到了两三百米的水准。原本在两三百米的球员,经过这几次集训也能达到五六百米左右。

假若有球员连队内最基本的平均值都达不到,就算有再好的技术,到了场上还能发挥么?好比法拉利,发动机再好,但若连油都没有,这车都跑不过共享单车吧。

对于许多教练来说,有能力加有态度的球员,永远是她们的最爱,比如张琳艳和王珊珊。水庆霞也不例外。但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没态度,另外一个人有态度且战术纪律性强,你是教练会如何抉择呢?

1比6不是末日,一直躺在过去的功劳簿才是。向前看,胜不妄喜,败不惶馁,中国女足更好的明天才可能到来。

这便是这位业内人士所说的“本”。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