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巨头出手!“大举增资”

北城诀
阅读

又有巨头出手!“大举增资”

中国基金报 吴娟娟

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在完成股权变更之后,7月19日,摩根士丹利基金将注册资本从2.5亿元人民币提升到6亿元人民币,增幅140%。这是近期贝莱德等外商独资基金提升注册资本之后,又一家全球机构出手,用真金白银来表达其布局中国,在中国展业的承诺。

大举扩充注册资本

资料显示,摩根士丹利基金是美国巨头-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100%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据官网信息,后者管理规模1.4万亿美元(截至2023年1季度末),约折合10万亿元人民币。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在全世界25国家展业。

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回到摩根士丹利基金。工商信息显示, 高杰文(Todd Coltman)目前为摩根士丹利基金董事长,王鸿嫔为公司的总经理、董事和法定代表人。公司其他主要人员还包括:Carlos Alfonso OYARBIDE SECO (董事);Jeremy Alton Huff(董事);蒋松涛(董事);Thaddeus Thomas Beczak(董事),贺草(监事)。

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

资料显示,现任董事长高杰文(Todd Coltman)2004年加入摩根士丹利,负责亚洲地区不动产投资(REI)业务的不动产收购融资。2007年至2009年担任日本REI业务运营总监,自2016年起至今担任摩根士丹利亚洲所有投资管理业务运营总监。

外商巨头纷纷扩充注册资本

摩根士丹利基金外,近期,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也进行了注册资本扩充。例如,工商信息显示: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境内基金公司“贝莱德基金”日前将注册资本从7亿元增加至10亿元。而就7个月前,2022年11月,贝莱德基金将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加到7亿元。2022年11月的资本扩充是继2022年5月将注册资本从3亿元增加到5亿元后贝莱德基金再度扩充注册资本。

原中国负责人汤晓东离职后,贝莱德亚太区副主管陈蕙兰此前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时表示,贝莱德会持续在中国建设投资能力,致力于构建风格多元的基金经理团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和适应全天候市场环境的解决方案。

无独有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富达基金于2023年7月3日将注册资本从1亿美元增加至1.3亿美元(约9.28亿元人民币)。此外,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路博迈基金于2023年6月将注册资本从2.06亿元人民币增加至3亿元人民币。

外资大力招兵买马

扩充注册资本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扩大经营。近期,不少外资机构确实在积极招聘,扩充人才团队。

例如,根据摩根士丹利(并非摩根士丹利基金)官方微信公众号,近期摩根士丹利开放了一批在华职位寻觅人才。这些职位覆盖:投资研究、财务、内部审计、技术等门类。

记者以一个私募股权分析师的职位为例,来看摩根士丹利的要求。

职位介绍写道:摩根士丹利人民币基金是中国领先的在岸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基金在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设有办事处。该职位位于上海,与中国及该地区的摩根士丹利高级投资专业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该职位的主要职责包括,收集市场信息和行业数据,追踪行业和公司的市场动态。对目标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为团队成员提供投资支持。处理尽职调查并与第三方咨询顾问(技术、财务、税务、法律、投资银行等)进行沟通。准备投资委员会备忘录,并进行季度报告和投资绩效监测。

职位的要求是:具备金融、经济或商业管理等领域顶尖大学的学士学位。有硕士学位或CFA/ACA等专业资格者优先考虑。1~3年的私募股权、投行或顶尖咨询公司工作经验。具备构建复杂财务模型的高级分析能力。出色的演讲和沟通技巧。对投资和研究具有强烈的热情,坚持基本面驱动的投资理念。工作勤奋、自我驱动,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摩根士丹利之外,近期其它外资机构也纷纷加码境内招聘。

例如,施罗德基金近期开放的招聘职位包括华东区渠道销售经理、华北区渠道销售经理、华南区渠道销售经理、渠道管理副总裁、客服经理、应用系统支持工程师、资深基础架构工程师等。

贝莱德基金6月-7月间开放了数个固定收益投资(专户)、法务等相关职位。

贝莱德近期在上海开放的职位,上图中前两个职位为贝莱德基金职位,后两个职位为贝莱德建信理财职位。来源:贝莱德集团官网。

外商独资基金奋力突围

截至目前,外商独资基金公司有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获批设立)、摩根基金、宏利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等八家。其中后三家机构通过股权划转成为全资控股。除此之外,安联基金已经提交公募牌照申请。此外,据媒体报道:汇丰晋信基金第一大股东山西信托拟挂牌转让其持有的31%股权,二股东汇丰环球投资管理(英国)有限公司未放弃优先购买权——也就是说,若汇丰环球最终行使优先购买权,汇丰晋信基金将变身为外商控股公募。算上这两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达到10家指日可待。

尽管数量有所增长,但是外商独资公募突围仍面临较大挑战。

根据刚刚出炉的公募基金二季报,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外商独资公募中摩根基金非货规模730.06亿元,排在所有公募机构的中部,在外商独资公募基金中处于领先位置。目前尚无外商独资基金进入公募规模排名的前20。不过,多数外商独资公司时间还短,仍需要积累在投资者间的影响力并和权重渠道建立信任关系。

关于外资机构如何“赢在中国”行业已有不少讨论。随着股东的品牌光芒逐渐消散,能带来长期可持续的优异回报,提供差异化的品牌或服务才能吸引并留住投资者。

要做到这一点,业内一般认为集团总部需拥有清晰的战略,着眼长期,充分信任本地人才。此前宏利财富及资产管理亚洲区业务负责人杜汶高(Michael Dommermuth)对记者表示,赢在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放权本地团队,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而不是告诉他们要怎么做,这是唯一的办法。

公募基金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日前行业也展开了降费行动以让利投资者。如何在新形势下生存,可能也考验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的灵活性、应变力以及在复杂市场情况下的投资研究能力。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