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长安三万里》为何在商业大片中逆袭?观影对象竟不是小孩?

遗失的完美
阅读

动漫《长安三万里》为何在商业大片中逆袭?观影对象竟不是小孩?

文/银竹

今年暑假档,大家都以为《消失的她》是黑马时,王宝强的电影《八角笼中》半个娱乐圈都为其打Call;以为《八角笼中》要夺冠时,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动漫电影突然悄无声息的逆袭,先后超过《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和后来的国际大片、阿汤哥的《碟中谍》。甚至连乌尔善投资10亿的巨作《封神第一部》上映,也挡不住它强劲的势头。

一部动漫片,为何会在众多商业大片的围剿中逆袭,成为今年暑期档的黑马?更让人不思议的是,这部动漫片,观影的主角竟然不是小朋友?

走进电影院,的确发现有好多小朋友。按理来说,作为动画电影,小朋友多很正常,但笔者发现,似乎大多家长都是抱着让孩子多学古诗,爱上古诗的心态来观影的。在这种心态的带动下,这部电影的票房也节节攀高。

但观影结束后,笔者竟听到两个初高中生年龄的大孩子说笑着评价道:“不知道这个电影写战争干嘛?讲那么久干嘛?好没意思。”最初我认为这是这部电影的瑕疵,主要受众群体看不懂电影内涵,不是最大的问题吗?但听了剧组采访,才发现人家根本就不是拍给小孩看的。

那为什么很多家长会觉得这部电影是给小孩看的呢?

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喜欢古诗”。但是这种“喜欢”可能会出现两种趋向:第一种是通过电影理解诗的由来,了解此诗当下的时代背景,设身处地般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而第二种是让小孩觉得我会背更多的诗,我比别人厉害。但他们仅仅是会背而已,实际上并不理解诗歌本身的价值与意义。

说回电影本身,我喜欢这部电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将史书上用扁平文字书写的唐朝立体化了,让我们置身于大唐这一个时代。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在学习历史时,苦不堪言的背诵大唐重大事件,以及在学文言文常识时不止一次的幻想:“要是我能回到大唐亲自看一看就好了。”

而长安三万里满足了我的幻想,从高适的视角出发,以他和公公交谈的形式让我们来到了大唐。让我们看到大唐留下千古名句的各大诗人们鲜活的身影,看到盛唐的繁华,看到安史之乱时的破败,体会到整个朝代的兴衰。

电影为何要选择高适为主视角,我想,一是因为他活得够久,在许多诗人逝去后他仍然活着。二是以他视角展现李白,更能全面丰满的体现李白潇洒洒脱的诗仙个性。三是他早期在别人功成业就之时仍未成功,却在十年又十年的努力中,最终成为大唐诗人最高成就者。

不同的人看《长安三万里》感受是不同的。比如李白被赦免时高唱“轻舟已过万重山”,孩子们只是为他高兴,而大人们却为他落泪,这万重山的分量只有自己体会过了才知道。

“唐朝人人都会写诗”,因为诗歌可以凝结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诗句其实也只是承载人们情绪与经历的工具,真正珍贵的,其实是诗中凝结的情感。

现在人们少有写诗,但常有歌曲家喻户晓,这是因为载体的更替。所以好的诗歌千古留名,“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构成长安的也不是诗书,是诗书中盛唐气象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

所以,喜欢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一定会喜欢这部《长安三万里》。暑期档本来就应该还给学生,但近年来却是商业大片的市场,这部讲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安三万里》,才真正证明了学生们究竟需要什么。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