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里路,48首诗歌,一段壮阔历史:看完今夏这部高分电影,孩子不由“学上头”
看点想不到,一部专心做文化、串联48首古诗的类型片,能好评如潮、成为今夏最佳。《长安三万里》,讲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一段故事,集唐风、诗意、历史、考究为一体。除了以唯美画面展现唐人与唐朝,这部影片还是绝好的诗歌与历史启蒙。
文丨柯察金 编丨Leon
炎炎夏日,高分电影《长安三万里》刮来一股清新之风。这也可能是今夏最适合孩子看的一部影片。
它的出圈、叫好,与其描绘的大唐盛极而衰的那段历史一般,颇有“惊险”之处:
总时长168分钟,据说打破世界动画的时长记录,看完需要好体力;
双主角、双线叙事,时间跨度几十年,囊括48首古诗、10多位诗人;
尊重历史走向,刻画安史之乱前后,观感上有些接近纪录片……
这么一部不按套路出牌的作品,显然与商业片法则背道而驰、堪称冒险。很难想象,2023年,国内还能出现这样一部敢于无视票房的艺术品。
不过从效果上来说,诚心之作终能收获真心喜爱。上映后,豆瓣评分很快破8,且仍在持续上涨。有评论说,168分钟还是太短不够看。
《长安三万里》剧照
外滩君以为,这部片子适合所有大小朋友——它将电影的魅力、文学的魅力、历史的魅力等融为一炉,集唐风、诗意、历史、考究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充满史诗感的大唐群像画卷。
这幅画卷,小一点的小朋友可以浅浅地看,大一点的小朋友可以往深了看。从审美,到诗歌,再到辩证观历史,《长安三万里》堪为启蒙佳作。
审美:不止光影墨色
看《长安三万里》的过程,像做一场唯美的梦。比起“追光动画”的前几部作品,本作审美仍然在线,而技术更上一层楼,所打造的每一帧,都堪称视觉盛宴。
1.三万里盛景
以视觉再现唐代繁花似锦的长安城,有这样的想法,本身就大胆。
史料载,长安城的东市曾发生火灾,烧毁12行、4000逾家商铺——而东西两市有多少行?共计达440行。长安的熙攘繁盛,可见一斑,体现其恢弘大气何其之难。
电影开始后,很快就打消我们的疑虑。当李白、高适第一次来到长安,动画“镜头”从这个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都市上空掠过,城墙高大广阔,城门巍峨壮观,街道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没错,长安到了。
可舞台不止长安。“三万里”什么意思呢,那是主角游历的路程,几乎是整个唐朝版图。
影片还呈现了烟花三月的扬州,灯火辉煌的黄鹤楼,水天一色的三峡奇景,以及潼关、松州、蓟北的壮美风光,带我们来了一场连贯南北的穿越。
影片的人物形象也大有讲究。乍一看,各色人等的身型有些“五短”,其实这味道对极了。人物设计是参考唐俑、唐代壁画和古画中人物的比例和造型:唐人尚武,唐俑上半身较长,腰带下褪,以凸显雄壮;歌女高髻长裙,体态丰腴,似从彩陶仕女俑中走出来。
就连高适和李白骑着的“过于肥胖”的骏马,造型也是出自唐太宗的“昭陵六骏”。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全片别具匠心穿插的二维水墨画。诗人们或徜徉于青崖名山,或独钓于江上扁舟。相比三维的立体呈现,更能表达东方美学的别样意韵。
《长安三万里》中出现的水墨画
2.盛唐的崇高之美
所谓审美,往浅了说是一饱眼福,往深了看,《长安三万里》带给孩子的美学体验,远不止如此。
用德国哲人康德的话,叫“崇高之美”。影片中,唐代的大诗人们被刻画得好,好就好在有生命力。
诗歌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内质却是生命力的勃发。
片里的杜甫戏份不多,不过一出场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咦,他怎么跟印象中“沉郁顿挫”的诗圣形象差那么远?一副少年轻狂模样,自信的没边。
年少的杜甫
其实电影没弄错。杜甫比李白小11岁,岐王府里露面时还是孩子,满腔都是盛唐气象。他年轻时当然是自信的,不然怎么敢写出“诗是吾家事”。
高适呢,少年时就一身好枪法,游侠气概,不拘小节。“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这是他的诗。一手持戈一手持笔,这是唐人。
李白更不得了,电影把他的几种身份形象都展现出来:游侠,剑客,酒神,诗仙,道士……弹得琵琶曲,跳得胡旋舞,十步杀一人,下笔泣鬼神。
李白逢人就自称“大鹏”,高适一见到他就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个潇洒不羁的人。
李白出场时的形象,是游侠、剑客
实际上,盛唐这些家伙,个个都潇洒不羁。用戴建业老师的话,“生命力强悍旺盛”。这种美,是掩在电影精美画面下的深层次美学。
影片还浓墨渲染了角色的友谊。从交朋友这件事上,可以一窥唐人品格。
开头,李白哭好友“吴指南”,将他安葬洞庭湖。主创真是做足了功课。吴指南在历史上不出名,但真实存在。他是李白在四川的发友。同行途中,发病而逝。李白是怎么做的?为他守尸郊野,不惧猛虎,后又迁骨改葬。
李白的交友信条是,“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他这人把“真”写在了脸上,也是真的能处。马背上远远望见高适,几分钟后,已经成为朋友。
高适、李白相会
电影还展现了他跟郭子仪的交情。李白遇诗名远扬时,遇到郭子仪,对方还只是普通军士,郭因事入牢后,李白托人找关系,一掷千金救下了他;后来,李白在安史之乱站错队伍,已经成为大将的郭子仪又冒死进谏,愿意用全部的军功赏赐、官爵地位换李白一命。
这种友谊,这种性情,观来有大美。
如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一书中所言:唐代诗坛有一股空前的大丈夫之风,连忧伤都是浩荡的,连曲折都是透彻的,连私情都是干爽的,连隐语都是靓丽的。这种气象,在唐之后再也没有完整出现,因此又是绝后的。
这种气格上的崇高之美,使得《长安三万里》带给观者的心潮澎湃,超乎光影墨色以外。
诗歌:由入门到入境
《长安三万里》其间贯穿48首唐诗,没有太生僻的,基本都是“九年义务制”里囊括的内容。比如《黄鹤楼》,比如《静夜思》,小学必修,朗朗上口。
古人习诗书,是熟读三百首、不作也会吟。学生问先生什么意思,先生会说长大自然就懂了,所谓“不求甚解”。
如今,语文教育的内涵当然更丰富了。熟读、背诵,只是入门——什么叫读懂一首诗,不仅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它,还要知道写它时候的心境。所谓“知人论世”。
相比传统的语文课堂,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在帮助孩子“知人论世”上实在有优势。
浅层次的知人论世:介绍作者字号、籍贯、生卒年、身份、政治经历等。不过,孩子能否留下印象,难说。
所以,还要再说一遍《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的难得。它非常生动、立体地呈现了盛唐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这对孩子的文学启蒙有很大的便利。印象中,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院线片。
1.诗为何而写
电影里,年轻的李白、高适分别从四川老家、河南老家来到长安,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到长安来,主要目的不是逛街。两个青年的志向都很宏大,瞄准庙堂。但朝廷不是说进就进,也得参加“高考”。
唐代正儿八百高考就是科举,影片中对其的刻画充满细节:考中的人,可以在长安城任意一座院子里采下鲜花,春风得意马蹄疾;晚上还要举办盛大的“曲江宴”,唱歌跳舞开party。
但我们在电影中很容易能注意到,唐的科举几乎是地狱模式,考生苦哈哈、全国也录不了多少人。高适是接连落榜,杜甫则暗自发誓来年一定“曲江宴”,他显然也没考上;李白其实更惨,出身商人世家,社会地位极低,根本没资格参加科考。
没考上的和没资格考的,都得另找门路。这条门路叫“行卷”,就是先写诗出名,再经贵人引荐。唐朝做官,主要还是靠关系。也正因此,唐朝诗歌的繁荣不止是因为出了一批天才,也是全社会的推崇和需要所致。
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是拍杨贵妃的马屁,这在当时很正常——没有门路的唐人需要推销自己,李白就到处说他是李广的后人,当然,真实性存疑。
在才子流连忘返的黄鹤楼上,挂着无数题诗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诗人自我推销的方式。诗写的好的人,名扬四海,最重要的是名扬皇帝耳朵。不过唐朝的天才太多,李白看到崔浩的《黄鹤楼》,提起来的笔又搁下了。
黄鹤楼诗板亭
行卷未必要写诗,高适带着一身武艺,和伶人班子一道,在玉真公主的party上表演枪法;但玉真彼时正迷恋王维。王维的人物设计很有意思,一脸佛像,一脸平静,诗佛是也。总之高适在长安无法立足。但盛唐还有“升学”机会,他跑到边塞做职业军人了。
王维抚琴
通过高适的视角,孩子们能了解到,唐朝一直是突厥、吐蕃群狼环伺。职业军人离开温柔富贵乡,以军功为上,视边地为美,保疆卫土,形成独特的“边塞诗”,充斥着豪情胜概。
为什么写诗,写的什么诗,了解了这些,就很清楚了。
2.诗人是何种心境
全片有一处大高潮,伴随着《将进酒》的吟诵, 李太白骑着白鹤直飞九天,与天上宫殿里的仙人共饮……
为了这处高潮,导演说,别的47首诗展开时都做了隐忍克制——《将进酒》牌面太大,制作团队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才完成这几分钟的刻画,最终效果的确让人晕眩,电影的视听魔力发挥到极致。
而正是前面两个小时的铺垫,我们完全能深入到李白的内心,理解这首名篇:
世人对李白的错觉或许在于,以为他的伟大在于其超现实性。然而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位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的,李白也不例外。
玄宗封他的翰林,是专供皇帝赏诗玩乐,闲职罢了。他不停地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毫不掩饰对于出将入相的向往,但又绝对无法接受任何附加条件。这是个不得志的仙人。
已是白发的李白回顾“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醉酒中“喷”就《将进酒》。
有人看《将进酒》,注意到“朝如青丝暮成雪”,以为悲伤;有人看《将进酒》,注意到“黄河之水天上来”,以为豪迈——电影的刻画则非常到位,诗意与壮志、悲愤与豪迈,两种心境是同时交织在一个人身上。
尽管愁得不行,李白终究是个极致感性的人,是谪仙人,所以他在悲哀与快乐中绕来绕去,最后也不出来,直接睡着了。这和西方的“酒神精神”(Dionysian)真是如出一辙。
诗歌由入门到入境,入的是诗人的气象、境界,也是心路心境。
辩证之眼:历史的复杂性
虽然“只是”一部动画电影,虽然有艺术化处理,《长安三万里》做到了尊重历史。
主创团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学习,包括对唐代的社会状况和风俗进行考据;查阅了几百本史书和相关资料,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诗人生活过的地方采风,如西安、潼关等地。
比如唐代有很多礼仪规范,电影里还原的非常好。
例如,丧葬祭祀会在茅草上浇米酒;不同角色行唐代叉手礼,都是有区别的,“高适的性格内敛耿直,所以他行礼时会更加爽利直率,而李白因为他的性格潇洒,所以他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去行礼”。
历史记载有空白的地方,则在符合史实的基础上去填补这些空白,进行艺术设计。这种合乎情理的想象,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生平,以符合故事的需求。
对于商业片而言,“尊重历史”这一条,是很容易被抛弃的东西。但对于孩子的思维启蒙而言,这点尤为重要。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简单来说,即是对“矛盾”的敏锐性。历史本身就是极其矛盾的复杂体。故而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的复杂性,其实就是培养辩证之眼,甚至无需其他动作。
举《长安三万里》中一个很小的细节。
电影中有个从未露面的重要人物,李林甫,安史之乱的间接性促成者、史书有名的“大奸臣”。
众多史书都给这位口蜜腹剑的宰相盖棺定论了,但,即便面对这样一个一笔带过的人物,电影的刻画仍然非常慎重,评李林甫虽然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不假,但也极有才干,正是他死了,没人压制得住安禄山,才生祸乱。
李林甫的两面性亦即安禄山、哥舒翰这两派胡人将领的不同面,前者是悍将,后者是良将。没有李林甫的经营,安史之乱中,能不能找到哥舒翰这样的勤王队伍还说不定。
影片描述唐王朝由盛转衰,为了保证观者最大限度感受到浪漫主义的气象,对朝堂的腐败其实做了淡化。这是合理的。可透过高适的视角,我们还是能看到盛世下隐藏的危险气息。
高适从前线拼杀回来,看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雄浑磅礴的边塞诗,此时也蒙上现实主义的阴影,似乎是杜甫颠沛流离后半生的前奏。
高适和李白,也像是盛唐时期诗人的两面。
高适踏实、务实、坚韧,基层工作也愿意干,到了战乱时真的能平定一方,成为唐代唯一因军功而封侯的诗人;李白呢,则是纯粹的诗人,毫无政治头脑,完全不是做官的料,以至于晚年还卷入到皇室的手足互残之中。影片中,有政治头脑的是李白的夫人,早早预见后果(历史上也是如此)。
影片把这些复杂性抛出来,也让孩子能够对人的命运、历史的进程有着更全面的思考。可以说,《长安三万里》中没有脸谱化的人物,他们都那么的鲜活、生动,也因此而可爱。
由此外滩君想到,在这个创作日渐匮乏、反复炒冷饭的时代,所谓创意、创新,还远远没到需要拼天才、灵感的地步。
我们首先要教给孩子的,是多去描述,从正面到反面,由大处到小处,而非急于下定义。分清黑与白是刻板的,而看到黑与白之间存在的广阔的灰,这叫辩证之眼。
电影只是呈现出一种范式,留给孩子的,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影片结尾说“只要书在,诗在,长安就在。”
不去往里看这话的深意——在很多成年人已经坐不住168分钟欣赏一部电影的21世纪,还有影片关心书在、诗在的问题,这已经是种莫大感动。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更多知识
-
如何治疗和预防甲流(服务窗·科学防疫)
原标题:如何治疗和预防甲流(服务窗·科学防疫)每年春季是甲流的高发季节,最近一些地方出现了散发病例。什么是甲流?有什么特点?如何治...烟燃烟灭つ 268 阅读
-
iPhone15的type-C接口玩手段,欧盟将重罚,苹果会妥协么?
据称苹果今年的iPhone15将会首次用上type-C接口,不过苹果为了赚取厚利可能会给type-C接口,而欧盟显然也早就为此做好准备,如果苹果执意如...﹏丶小迣界 284 阅读
-
微视频|同心逐梦 共向未来
原标题:微视频|同心逐梦 共向未来春风浩荡中,2023年全国两会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胜利闭...■■俗人雅钦 187 阅读
-
东方甄选回应直播间疑似售假:会积极解决问题,请不要攻击主播
Tech星球3月16日消息,日前东方甄选被曝将养殖虾当野生虾卖引发热议。昨日晚间,东方甄选官方账号发文回应称,“东方甄选作为一家公司,会...原地等候已经远去的幸福 216 阅读
-
OpenAI 离成熟商业公司更近一步
发布 GPT-4 的同时,OpenAI 离成熟公司越近,离名字里的 “Open” 越远。GPT-4 无疑是一个更好的产品。写散文、诗歌、代码,这些 GP...床上小旋风 281 阅读
-
维珍轨道公司暂停运营一周:员工休无薪假,股价暴跌50%
3月16日消息,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当地时间周三火箭发射公司维珍轨道决定暂停运营一周时间,并安排大部分员工休无薪假,期间寻求能...冷夕颜 237 阅读
-
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创造更加美好未来
原标题: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创造更加美好未来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题: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创造更加美好未来新华社记者十四届全国人...而后的我们 220 阅读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
原标题: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 ◆ 1991年2...愚人自愈 203 阅读
撰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