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真好混啊,最新烂演技在95花里一个传染俩

__Man︶ㄣ
阅读

内娱真好混啊,最新烂演技在95花里一个传染俩

原标题:内娱真好混啊,最新烂演技在95花里一个传染俩

当时尔冬升表述的太概念,观众们一时也get不到啥叫用嘴演戏,演戏不就得张嘴说台词吗?

直到经历了多部剧一轮又一轮的炮轰,才后悔当时没把尔导捧上热搜、让他多骂几回。

“用嘴演戏”教科书级别的演员,网友提名最多的是白鹿、吴谨言。

好巧不巧,都是于正旗下。

白鹿前段时间在《长月烬明》里的一段争执戏,嘴部起伏巨大、嘴皮上下翻飞,被观众辣评:

如果不看台词,以为她的嘴型是要骂一句“西八”。

吴谨言则依旧是以《延禧攻略》中的“吃面”名场面荣获提名。

上下唇张合幅度之大仿佛在穷尽脸部的可能性,很难想象现实生活中除了嗦面,还有什么场景需要如此用力。

把上下半脸分开对比,你会发现网友们的这份提名还真不算冤枉了她们。

鼻子往上,岿然不动。

鼻子往下,精彩纷呈。

眉眼之间的神情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变化,常规的皱眉、瞪眼什么的还是有的, 只是和嘴部的变化幅度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说上半张脸的运动幅度,是当代大学生体测跑完800米后的状态。

那下半张脸的运动幅度,就得是苏炳添奥运会起跑枪响后的状态。

之前我本以为,“用嘴演戏”的表演模式只是一种部分演员的个人习惯。

毕竟这个概念火了后,有网友翻出白鹿在其他剧中表演片段,情绪激动时嘴部动作相似。

吴谨言在其他剧里,同样会出现这个问题。

不过横向对比后很容易就会发现,“用嘴演戏”根本不是几个演员的个人习惯。

它早就像癌细胞一般四处蔓延,并在内娱这副躯体里活的如鱼得水。

前段时间播出的《人生之路》,李沁的整齐大白牙尤为抢镜。

明明只是日常沟通说话,嘴角却咧出了普通人在诊所给牙医检查牙齿才会张到的弧度。

最近正在播的《长风渡》,因男女主白敬亭与宋轶的绯闻热度不低。

不少网友抱着围观传闻中的“真情侣”有多甜点开热搜,结果发现白敬亭在里头的演技有些忽高忽低、不太稳定。

好的时候撒娇戏、爆发戏都还不错,但差的时候也出现了用嘴演戏的毛病。

比如剧情中的男主吃醋片段,白敬亭在与配角对峙时,其他五官仿佛突然陷入宕机状态,徒留上下嘴皮仍在输出。

被多次诟病等瞪眼演技的赵露思,如今也出现了过度动嘴的苗头。

她在《后浪》中饰演的女主是个大大咧咧、口无遮拦的角色,时不时与他人出现口头冲突。

而这些冲突的表现形式,大部分都同化成了瞪眼+嘴皮子如机关枪般快速翻飞。

去年冬天她出演《胡同》,在里头“用嘴演戏”的特征更突出。

虽说有表情变化,但上半张脸的表情几乎被动作幅度太大的下半张脸带着走,显得有些狰狞。

“这是新社会,老百姓们当家做主”的台词本该偏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质感。

但被夸张的嘴式演技一诠释,如果不看台词,表情反倒更像蛮横凶狠。

你说多荒谬,老戏骨们长年累月地说演戏需要感受生活、要勤奋、要多观察多学习,没见到有多少人领悟其中精髓。

可这没啥好处的“用嘴演戏”,一个个的却都赶着成为教科书。

02

“用嘴演戏”

嘴倒不是最大问题

于正上综艺《演技派》与张颂文一同录节目时,曾亲口盖章吴谨言演戏有嘴部动作太大的毛病。

当时他意识到这一点,契机是节目里一位小演员试完戏后,大家的直观感受只是演得不出彩、有点木,好像没啥特色。

但担任导师的张颂文很快看出,她的问题出在了说台词时太用力,整张脸的重点都放在了说台词时的嘴型变化上。

看起来好像是在演戏,但终归只有嘴在演而已。

旁听的于正这会突然反应过来,说自家艺人吴谨言也有这个问题。

张颂文还现场模仿了一段,这种劣质初级的演技出现在他的脸上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不过这段临时模仿,这倒是方便我们拿它与张颂文的常规状态做个对比。

张颂文在《我就是演员》中曾经临时示范过一段“试戏失败后与家人视频”的戏份,没有任何场景布景,道具只有一台手机。

他以最平常的语调说着台词,观众一眼看过去,能看到他眼里的一点泪花、凝重的眉头、带着苦笑意味的法令纹,还有不断摇晃的身体与头部,象征着不自信与心虚。

但在嘴式演技中一眼看过去,只有夸张的嘴型。

(建议此处反复上下滑动屏幕,看看影帝呈现出的差距。)

用嘴演戏的最大问题,其实不在于说台词时嘴型夸不夸张。

而在于除了说台词时必须动起来的那张嘴之外,画面里还剩什么其他可看的东西。

拿老剧《上错花轿嫁对郎》举个例子,剧里的李玉湖是大大咧咧、活泼好动的性格,表情动作都会比其他人更夸张。

黄奕演李玉湖时,在兴奋状态下经常一说台词嘴就咧到耳朵根,但一眼看过去却不觉得违和。

因为相比于关注她的嘴张开了几厘米、露出了多少牙,李玉湖眉飞色舞、左右张望的神情与娇俏可爱的动作显然更引人注意。

《粉红女郎》里刘若英饰演的“结婚狂”,妆造师给她设计了一口龅牙。

这个设定原本让她的嘴部动作很容易抢镜,但在剧里却不会有“用嘴演戏”的观感。

这一是因为导演调度巧妙,除了故意展现龅牙的戏份,很少用大头近景拍摄“结婚狂”,放小嘴部动作。

二是在演的过程中相比于其他角色,“结婚狂”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会更丰富,总是手舞足蹈、声情并茂。

明明是惹人忍不住看一眼的龅牙,反倒比那些嘴式演技存在感更低。

相比之下,嘴式演技往往是全身上下唯一吸睛点只剩嘴巴。

观众看无可看,其他地方毫无变化、只能把关注点放在正在念台词、输出一些信息量的嘴上。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你有一对安吉丽娜朱莉那般的性感嘴唇能让观众目光流连,不然只会招来烦躁反感。

请内娱熟读余华名言——“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就是人的口腔。”

当年余华弃医从文、不当牙医当作家的一大原因,就是觉得每天对着人的嘴和牙太枯燥。

可国产剧倒好,上赶着拍咧大嘴怒吼,给全国观众展示演员们的口腔。

03

嘴式演技

内娱集体遮羞布

“用嘴演戏”这个概念最初集中出现在演技综艺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个“新手村毛病”。

对演戏一窍不通、没啥经验的新手演员来说,用嘴演戏的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演技。

他们想要调动五官,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协调。

最终结果往往是只成功调动了平常会吃饭说话、活动量最大的嘴巴。

经常是 上半张脸仅负责皱眉,全靠下半张脸的嘴在使劲。

有一个足够鲜明的对比是剧版与电影版的《七月与安生》。

剧版的双女主请了陈都灵、沈月扮演,俩人并非科班出身,都是素人身份被挖掘后进入娱乐圈。

两人最后在剧里呈现的效果也异常统一,常规的平静戏份还好,一到台词稍多或者情绪激动的部分就开启了嘴皮乱飞。

陈都灵和剧中男友生气发飙的戏码,完全被大段台词带着走。

嘴巴忙着吐台词忙着跟上节奏,眉眼神情只剩下了紧张无措。

沈月得知母亲去世、在灵前崩溃的戏码也一样。

经验不足承接不住大戏份,整个人表情僵住只剩嘴还在履行演员职责,像机器人一般上下开合、吞吐台词。

对比一下 ‍‍电影版《七月与安生》,哪怕是最针锋相对的浴室吵架戏码,演员们也从没咧开嘴喊台词。

表达情绪的方式,是长时间的眼神对视与试探挑衅,和肢体上的推搡与进攻。

理论上来说,这个新手毛病应当随着演戏经验的丰富得到改善。

陈都灵一连串在多部戏里演女配刷经验后,在《长月烬明》里的表现比之前好了不少。

称不上演技好,但好歹学会了控制嘴部、用其他方式演戏。

而如今嘴式演技泛滥成灾就荒诞在此处——

那些被质疑“用嘴演戏”的演员不是什么新人,都是已经有了充分演戏经验、乃至代表作的老演员。

白鹿在《周生如故》里有过让剧粉共情被虐的一段哭戏,眼泪像水龙头一样可以大颗大颗掉。

赵露思上《演技派》时一度被张颂文认证有哭戏潜力。

《长歌行》中她的角色在剧中执意背着一个病死的孩子步行逃难回乡,麻痹自己说孩子没死。

这段剧情在短视频上传播很广,最后不得不面对死亡真相时撕心裂肺的哭戏也给挺多人留下印象。

李沁更不用说,如今网上提名“亡国公主”角色必有她。

而白敬亭在同一部戏里,明明有其他戏份演出来是表情自然生动的。

他们并非是没有能力或经验控制五官的新手,但却不约而同地回归了演起来最简易、但也最粗暴的嘴式演技。

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明——导演或演员,总有一方在偷懒。

要么是演员偷懒,觉得用嘴式演技应付这个片段就足够;

要么是导演偷懒,不愿费心去纠正每一处别扭碍眼的细节,重点戏份把控标准严格一些,普通戏份默许最嘴式演技的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嘴式演技也是一种国产剧陷入审美懈怠的体现。

拍痛苦、愤怒、激动只知道张嘴大吼,拍冷酷、欣慰、得意只知道歪嘴一笑。

拍诱惑、羞涩、成熟只知道露齿咬嘴,拍悲伤、委屈、无奈只知道撇嘴一哭。

不论是演员还是导演,对情感与表现力的想象都到了一种刻板而匮乏的程度。

这才把“用嘴演戏”,捧成了新时代的样板戏。

短视频上曾经有一个眼神戏挑战,仅用眼神去演绎来到曾经的恋人结婚了的场景。

其中表现最好的,全是老牌TVB演员。

‍强撑欢笑的体面,无可奈何的悲凉,默默祝福的结局,全在15秒的眼神戏里。

这些经验,是在TVB十年如一日的低薪残忍片场挨骂练出来的。

但如今,似乎不论外界舆论如何刮风下雨,批评的雨丝也吹不进娱乐圈紧闭的门户。

观众狂骂“用嘴演戏”的讨论底下,有演员的粉丝沾沾自喜地回怼:

你们骂有什么用,我家演员依旧每年出爆款剧,说明观众就喜欢这种演技啊。

你看,总有人只为宾客提供了垃圾、让大家只有泔水可食。

倒头来却还可以自欺欺人,把一切过错怪在宾客头上——

声称这是自由选择,试图洗脑说人类最爱吃的就渣滓。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内娱别找借口,

嘴式演技就是偷懒↓↓↓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