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历,身价655亿,“亚洲棉王”是如何做到的?

oぃ频瀿哋ヤ
阅读

初中学历,身价655亿,“亚洲棉王”是如何做到的?

原标题:初中学历,身价655亿,“亚洲棉王”是如何做到的?

文 | 华商韬略 600

从60名员工发展到18万员工,从县城工厂走向世界500强,“亚洲棉王”张士平靠棉花起家,身价高达655亿元,他的经历堪称一场传奇。

1946年,张士平出生于山东滨州邹平,这里是山东省盛产棉花的地方之一。张士平家境贫寒,为了能给家庭减少负担,他初中便辍学进入到一家棉油厂打工。

他在厂里的工作是推棉工,每天得扛100多斤的棉花包,平均每天扛几十包。在这个最苦最累的岗位上,张士平一干就是十几年,任劳任怨。

在1981年,老厂长退休后,张士平便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第五棉油厂的新任厂长。

这让张士平彻底看清了这个厂子的“真面目”,原来,棉油厂只有在旺季时会收购棉花简单加工,其他时间厂内基本处于停产停工状态,这使工厂每年都在遭受巨额亏损。

同年,国家放开粮油,张士平抓住时机,果断买下一台榨油机设备,在淡季时便带领工人们进行大豆、花生、棉籽的油料加工。

谁也没想到,这个在县城里的油棉厂的年利润竟高达400万元,净利润排在全国供销系统的首位。张士平因此成为山东省供销系统第一个高级经济师,还获得时任国家亲自颁发的劳模证书。

然而,他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行业门槛低且收益多,引得众多油棉厂拔地而起,直接影响到张士平工厂的棉花滞销。

张士平便另辟蹊径,选择创立织布厂和棉纺厂,扩大工厂业务。没过多久,1993年,中国纺织业开始内卷,无论是棉纺老字号还是棉纺新星,都纷纷宣布倒闭。

大家都在想着法子全身而退的时候,张士平却开始了逆势扩张,甚至投资3.3亿元收购想要逃离这场“棉纺游戏”的企业厂房与设备,并取名为魏桥纺织集团。

当时的中国处于限制用电的年代,阻碍了不少工厂的生产,张士平并没有安于现状,反而根据国家出台的政策,自己修建了一家供电厂,自给自足,不用担心受国家限制用电的影响,也实现了用电成本比同行低1/3 。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无疑给了魏桥集团一个巨大的机会,张士平大力投资,开始全球扩张,只用了两年时间,魏桥纺织就在香港上市,同时成为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棉纺织业的话语权也被中国人牢牢握在手中。

凭借成本控制和全球化扩张,被其他企业家称为“夕阳产业”的纺织行业,张士平却能做到每年都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业绩增长。

“自己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有了财富之后就带头耍威风的人,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一个行业里面做出成绩,是因为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并不是我们个人的功劳。”这是张士平在某次记者采访时说的。

回看张士平一生,从一个农民一步一步成为集团董事长,他的成功除了有敢拼敢闯的性子,更多的还有他几十年如一日在棉花产业上的坚守与奋斗。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