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大咖谈如何闪耀世界舞台

。艾默
阅读

戏剧大咖谈如何闪耀世界舞台

原标题:戏剧大咖谈如何闪耀世界舞台

南都讯 记者朱蓉婷 6月8日,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第二单元“舞台艺术单元”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共邀请5位专家参与讨论,他们是:中国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陈涌泉;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导演郝戎;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著名导演张曼君;舞蹈编导邢时苗。

陈涌泉指出,戏剧之美体现在多个方面,但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思想”。思想是戏剧的灵魂,是创作者与世界对话的立场,是照到观众心灵的光。反观当下的戏剧创作,有一些作品是满足于对于生活表象做切片式的模拟,缺少对韧性严峻的拷问,因急功近利完成某种任务而流于肤浅,我们深切地希望艺术家能用自己最真实的心灵体验去对生活做出有温度的感悟,演绎独特而深刻的阐释,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做深层的思考,对人类的精神家园做终极的关怀。与此同时,剧种泛化的情形值得警醒。348种戏剧种应该是各有其美的348种花,如果共性淹没了个性,套路取代了独创,百花齐放就有了趋向一花独院的潜在风险。因此,我们要像保护动植物多样性一样保护剧种的多样性,防止剧种的泛化与驱动,要坚持多样化,尊重个体性,拒绝一刀切。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和尊重艺术规律。不要变成指令性的干预,哪个题材能上,哪个题材不能上,应该相信艺术家,给艺术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只要你充分调动了艺术家的积极性,充分让他们发挥出潜力,给他们充分的信任,还有必要的保障,一定是可以排出好作品的。

明文军认为,今天我们用“中国戏剧”的概念,主要是用于区分对应传统意义上的戏曲。但是我希望用“中国戏剧”去涵盖348个剧种。为什么要把戏剧和戏曲放在一块说呢?因为戏曲就是中国戏剧,它在历史上就是戏。我觉得中国艺术学学科的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体系的理论构建迫在眉睫。建立起中国戏剧的美学体系,用中国人自己的美学标准,评判自己的实践迫在眉睫。这应该是我们守中华民族美学之正,创人类现代文明之新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对中华文化立场的宣誓,更是彰显文化自信应有的一种文化自觉。

郝戎提出,目前所有的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的戏剧学科和电影学科都是西方的舶来艺术,因此长期以来它的理论构架、创作方法、艺术理念、美学追求等等,全是源自于西方。然而,近些年来在世界舞台范畴代表中国戏剧的恰恰是中国戏曲,而不是中国话剧。艺术创作要深入生活,要体验生活,要有感悟,对人物的体验要深入,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怎么体验生活?其实我们演员和艺术家的工作始终在做调查研究的工作。现在好的作品都是围绕着人来展现的,因为戏剧艺术一定是围绕着人这个核心来创作的,在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和内心丰富的思想情感,这个深度有多深、广度有多宽,决定了这个艺术作品是否能够流传下去。

张曼君认为,戏曲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性来表演的艺术,它的舞台虚拟性、写意性这样的指导原则是打通人们对舞台的认知,打通了人们连接于广袤空间甚至宇宙空间的一切可能的一种表现方法。过去有很多人不识字,大量的人民是受着中华戏曲的影响,去建立起审美观乃至世界观的。因此,在戏曲里面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它在诠释、预示、表达中华民族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民族的人格都是在这样的一种教育之下生成的。

邢时苗说,我总是怀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我也坚信舞台作品应该提供、营造希望、信念、力量、感动,应该把这些传递给观众。我这里没有黑暗,我只有向着光芒去跑,这是我的一个追求。十多年前我做了一个戏曲题材的作品《粉墨春秋》,戏曲真的是金矿,这是根,我们要守住这个根,我们要不断从这个根继续发芽,根深、叶茂、长成大树。在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征程上,我希望我们和着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跟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我们永远在路上。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