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头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又一批中小厂商将掉队?

﹏蘑菇点点
阅读

三巨头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又一批中小厂商将掉队?

原标题:三巨头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又一批中小厂商将掉队?

近日,包括阿里云、腾讯云、移动云等头部云计算厂商纷纷发布产品降价公告,掀起了云计算市场的新一轮“价格战”。

4月26日,阿里云宣布了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此外,5月15日阿里云发布全新的国际伙伴政策,产品优惠幅度最高至40%。

5月16日,腾讯云跟进,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其中,部分区域云服务器价格降幅高达40%,部分数据库产品价格降幅高达25%。

同日,移动云也宣布对多款云产品降价,其中,部分云主机降价60%,云安全中心降价50%,云硬盘备份降价50%。

至此,国内7大头部云计算厂商,已有三家卷入此次价格大战。

至于剩下几家厂商会否跟上,答案几乎是肯定的,毕竟当前IaaS产品在功能性能上几乎是同质的,一旦出现价格洼地,用户将会用脚投票,其他云厂商如果不跟上价格战,很可能将被晾在“高地”上感受冷风吹。

可以预料,接下来国内公有云市场将迎来一波“腥风血雨”的价格战。

-01-

为什么巨头主动降价?目的很明显:抢份额!

这三巨头官方对于“为什么要降价”的解释为:希望将技术红利更多回馈给客户和伙伴,持续降低用云成本,扩大云的市场空间。显然,这只是冠冕堂皇之词,其实际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直接:抢份额!

这两年,阿里云、腾讯云日子并不好过,阿里云2021年一季度市场份额为40%,到2022年四季度份额已下降至31.9%,虽然仍然守住第一的排名,但颓势尽显;腾讯云则从11.1%下降至9.9%,不敌华为云、天翼云,排名已经从第二跌至第四。

从自身看,阿里云自身增长也出现严重问题,2021年至2022年的8个季度里,阿里云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7%、29%、33%、20%、23%、10%、4%、3%,增速下降明显。腾讯云的情况类似。

所以,阿里云、腾讯云降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试图通过降价重新获得市场竞争力,重回增长轨道。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处于复苏期,很多企业都在被动削减IT支出,云厂商巨头主动降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激活企业沉寂的需求,推动云市场空间的恢复和壮大。

当前几大云厂商的资源利用率都不高,整体利用率也只在18%左右,通过降价来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低价来培育用户,建立价格的护城河,甚至完成新一轮的圈地运营,重新激发市场活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对于阿里云来说,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当前阿里云正在谋求从阿里巴巴中剥离出来独立上市,必须要拿出一份亮眼的报表来支撑资本市场对其的想象空间,利润固然是一个关键因素,但成长速度、未来空间是资本市场更希望看到的。

-02-

为什么移动云也同步降价?

移动云的情况与阿里云、腾讯云不太一样,过去几年,移动云增长情况非常亮眼,凭借规模宏大的资源建设和技术积累,一路以三位数的增长率,势如破竹地跻身到业界第6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移动云和阿里云、腾讯云是站在一个对面上。

那为什么移动云也迅速加入到降价浪潮中呢?我认为移动云并非被动降价、被动迎战,而更像是一种主动出击。因为在国内公有云市场的七大巨头中,移动云的焦虑感、或者是向上动力是最强的!

实话实说,阿里云再躺两年也问题不大,毕竟前面的积淀非常深厚,无论是技术积淀还是市场积淀,都足以让其坐稳国内第一把交椅,虽然这两年受到华为云、天翼云的冲击,但并非生死之战,不是存亡问题。腾讯云的情况类似,依靠腾讯巨大的生态体系,其客户群相对固定的,说白了,哪怕它不怎么进取,饭还是能吃得上的。

但对于移动云来说,情况大不一样,虽然移动云过去几年发展非常迅猛,但远没有到达“安全平台”,公有云市场的存亡线大概在15%左右,这意味着市场份额低于15%的云厂商有“随时死亡”的风险,至少无法实现良性的收支平衡。对于有志于在云计算行业有一番作为,甚至打算把云业务打造成收入支柱的中国移动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

未来3年对移动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间窗口,如果不能快速形成规模,等到行业格局走向稳固,移动云将难有机会,达不到15%这个盈亏平衡点,这意味着移动云将无法形成持续的正向收益。

还有一个层面,对于中国移动这样的万亿央企来说,规模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指标,因为规模背后代表的是社会影响力、社会责任的发挥,如果移动云迟迟不能上规模,中国移动不可能持续把战略重心放在云业务上,移动云在内部将逐渐边缘化。对于移动云的相关主体而言,这也是无法接受的。

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移动云的焦虑,也激发了移动云的向上动力。

移动云此次降价的目的也就在此。当前社会经济强势复苏,中小企业市场迎来发展良机,移动云此次降价主要是为了“试探”对价格更加敏感的中小企业市场,如果效果显著,我不排除移动云仍将继续推出范围更大、力度更大的降价策略,以在新一轮面向中小企业的“圈地运动”中占得先机。

-03-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又一批中小厂商将掉队?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巨头对战,快速死掉的往往是实力不济中小企业。

先回顾下这个例子:2015年CDN市场由网宿科技和蓝汛联手掌控着,二者市场份额占到了近80%。2015年阿里云入场后,率先降价21.2%,随后腾讯云CDN跟着降价25%。两年后,阿里云再次降价25%,紧接着腾讯云降价47%。到2017年末,阿里云、腾讯云成功挤入第一梯队,而网宿科技份额腰斩,蓝汛则直接从第一梯队消失不见。

这一次阿里云再次发起价格战,其目标肯定不是那些栖身others的中小玩家,它的竞争压力来自于华为云、天翼云、AWS、移动云,比如,华为云已经连续多年高速增长,2022年华为云营收同比增长125%,同期阿里云增长率只有7.2%,华为云的实力已足以挑战阿里云的地位。天翼云更是把23年收入目标定在1000亿,不深究口径问题的话,天翼云23年整体营收将超越阿里云,成为国内第一。

云厂商巨头主动发起价格战,目的就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低价来培育用户,建立价格的护城河,甚至完成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以此阻断身后厂商的快速崛起。

降价策略不是所有厂商都能跟上,只有有足够的盈利空间、资本优势与技术成熟度才能参与,比如阿里云已经实现独立核算盈利,而其技术、规模上的优势又能保证其成本优势,所以才能发起价格战;比如移动云,背靠中国移动这棵大树,参与价格战并没有太大经济上的压力。

而很多小厂商情况就不一样,它们本身就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要支撑经营局面已经很费劲,价格战对它们来说简直就是引颈受戮,立即死亡,但如果不参与价格战,接下来的局面就是用户流失,逐渐失血,慢性死亡。甚至,受伤的不光是小厂商,很多中型厂商,甚至头部厂商都可能在这场近身肉搏中遭受打击,逐渐掉队。

可以预料,未来一段时间国内云计算市场将陷入混战阶段,混战之后,市场格局将迎来新一轮洗牌,谁将黯然立场,谁将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