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范博物馆何以火出圈?

■■俗人雅钦
阅读

高冷范博物馆何以火出圈?

原标题:高冷范博物馆何以火出圈?

市民游客在深圳博物馆看展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南汉二陵博物馆内,一位大学生在观众留言簿上录下了这句话。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近年来,“到博物馆去”蔚然成风。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走进博物馆,接受文化与文物的熏陶。

堵在展厅

“没堵在路上,却堵在了展厅里。”这是今年“五一”假期,市民游客参观博物馆的真实写照。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各地文化场馆在假期期间颇受欢迎,广东省博物馆和南越王博物院到馆人数过万。

在不少老文博人的记忆中,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刚刚落成之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此“打卡”的游客并不多。如今,仅“五一”假期首日,就有近万人涌入,排队长龙直达百米之外的地铁站。南越王博物院更是深夜紧急发布公告称,因人流压力暂时关闭墓室区域的参观……

文博热的背后,离不开大众对博物馆历史文化价值的发现和认同。近几年,《只此青绿》《唐宫夜宴》《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的走红唤起了人们对文博的热情。博物馆也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很多人愿意为了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希望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如是说。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博物馆展览馆的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9倍,较2021年同期增长1.8倍。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博物馆展览馆超过动物园、主题公园,从去年的第4名跃升至第1名。

双向奔赴

“博物馆热”是一场博物馆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有文化体验需求的游客增多了,博物馆也开始追求创新和特色,为公众提供全新的“打开方式”。

近年来,广东博物馆事业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以更高品质文化供给服务公众。日前的全国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结果公示,广东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13家博物馆评估结果是优秀。《广东省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省博物馆达377家。其中,全省有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82家,数量保持全国第二。

“通过这次展览,我们意识到中国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准已经远远超过以往。”通过对现场观众的调查,上海博物馆发现有近15%的观众看了两次以上,有观众甚至一个月来了12次。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这说明观众对艺术品的理解能力和艺术修养非常高。未来艺术场馆必须把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文化供给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内容好才会吸引人。”

访谈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

期待留住这份人气实现“长热”

羊城晚报:近年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国博物馆“爆热”,您认为有哪些原因?

肖海明: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受益于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博物馆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共场所,行业发展方兴未艾,馆舍建设如火如荼。人民群众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品质化,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文旅不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人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防疫政策调整后的当下,文化需求进一步被释放,博物馆在这庞大的市场需求中享受到相应的流量红利。

羊城晚报:在这股热潮中,博物馆是如何主动作为的?

肖海明:博物馆站在“文化热”的风口上,及时抓住发展机遇,深耕基础业务,稳步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运营水平,凭借高品质活动、优质服务和宣传推广留住人流、开拓人流。展览和教育是博物馆的核心业务,也是向公众展示文物、阐释文化内涵的重要窗口。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举办展览,配套推出相关教育活动,积极回应公众的文化期待,向社会奉上一场场精致的文化盛宴。

同时,博物馆努力优化服务,从打造无障碍空间到尝试夜间开放,从提供特色讲解到推动展览流动入基层,在探索提升服务效能的过程中为公众带来满意体验。许多博物馆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积极主动携手媒体平台,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活动广而告之,助力博物馆文化走进大众视野,推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羊城晚报:有评论认为博物馆也需要“营销”,您怎么看?

肖海明:对于日渐专业的观众来说,博物馆“营销”涉及博物馆的各个环节。“营销”展现了博物馆的深厚内功。首先,博物馆服务和运营水平不断提升,源源不断向公众提供精品的展览、优质的活动和高效的服务。在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上,运用互联网、VR+AR、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通过声、光、电进行情景化设计,让文物活起来,打造沉浸式新体验,结合多种数字展示技术,突出观展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宣传方式需要不断创新。例如,广东省博物馆近年来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发挥新媒体优势,让文物魅力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更显生动活泼。在展览直播、短视频等融媒体方式的联动作用下,开展跨界合作,聚焦文博事业,积极发展外界合作对象,借助各界平台流量推广文博事业,扩大宣传影响。

羊城晚报:未来,博物馆还可以有怎样的作为?

肖海明:“爆热”是博物馆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机缘。相比于昙花一现的“爆热”,我们更期待能留住这份人气,盘活文物资源,以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博物馆“长热”。

“博物馆热”想要经久不衰,离不开博物馆与公众的双向奔赴。广东省博物馆会坚持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以“精品化”为导向,不断提升陈列展览质量,做好原创展览输出和国内、国际交流展的引进工作,推进传统展览资源数字化,加强“云展览”建设,打造精品教育活动,优化公众服务效能,提升观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