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经典!梅花奖舞台看新一代名角创新演绎“老角色”

吃可爱长大
阅读

重塑经典!梅花奖舞台看新一代名角创新演绎“老角色”

原标题:重塑经典!梅花奖舞台看新一代名角创新演绎“老角色”

越剧张派花旦郑全主演的越剧《唐琬》一幕,舞台的书法背景是陆游的《钗头凤》词。

粤剧《文成公主》中李嘉宜扮演的文成公主。

昆剧《瞿秋白》中施夏明扮演的瞿秋白。

越剧《唐琬》中郑全扮演的唐琬。

栾兰在龙江剧《荒唐宝玉》中扮演宝玉。

郝士超在昆曲《夜奔》中扮演林冲。

5月8日—23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市政府联合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举办,将有15朵“梅花”精彩绽放。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由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戏剧表演类专业奖项。梅花奖创办于1983年,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是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艺术大奖,被誉为我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奖。

本届梅花奖共有17名演员进入终评,来自15个省和直辖市,涉及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龙江剧等9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等戏剧艺术门类。17名演员,既有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的,也有来自基层剧团和民营剧团的,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33岁。

本届梅花奖参评剧目既有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和经典再创的剧目,如京剧《春草闯堂》《马超》、昆曲《牡丹亭》《夜奔》、河北梆子《野猪林·白虎堂》、越剧新版《梁祝》、晋剧《望海楼台》、龙江剧《荒唐宝玉》、话剧《雾重庆》等,充分体现广大戏剧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用艺术创造伟力彰显和弘扬中华文化时代价值;也有现代剧目,如昆剧《瞿秋白》、京剧《石评梅》、黄梅戏《共产党宣言》、歌剧《与妻书》等,紧贴时代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还有新编历史剧,如京剧《阳明悟道》、粤剧《文成公主》、河北梆子《瓦桥关》、秦腔《诗圣杜甫》、越剧《唐琬》、黄梅戏《汤显祖》等,深入开掘历史人物的当代文化价值,以历史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这17名演员将以现场演出的形式参加终评,经终评评委现场观摩,差额评出15名获奖演员,于5月21日晚与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的5部获奖剧作一同揭晓,并举办颁奖晚会。

南都记者看到,本次梅花奖竞演的演员们都勇于挑战大剧目、经典剧目,用古老的戏曲形式创新演绎了文成公主、瞿秋白、贾宝玉、唐琬、林冲等古今经典人物形象。梅花奖竞演还在火热进行中,先请部分已经参与竞演的名角们在此亮相。

来自广东的“文成公主”

李嘉宜:小生花旦老旦一肩挑

作为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开幕大戏,5月8日晚,广州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嘉宜主演的粤剧《文成公主》在广州友谊剧院精彩上演,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大型新编历史粤剧《文成公主》是一部具有盛唐雍容风范、交融汉藏富丽色彩、烁亮高贵人性灵魂的史诗正剧。该剧以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事件为依据创作,全剧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以文成公主进藏辅佐松赞干布、促进汉藏融合为主线,以文成公主与汤昊之间的莫逆之交、君子情谊为副线,形成了叙事复调。该剧以瑰丽奇崛的美学空间,雍容富丽的舞台气派,展现了大唐盛世气象,谱写了一曲汉藏和睦共生的赞歌。

文成公主的扮演者李嘉宜是近年颇受关注的粤剧新星之一,她师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丁凡、蒋文端,艺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剧中,李嘉宜从文成公主的15岁一直演到55岁,角色年龄跨度有40年,行当涵盖了小生、花旦、刀马旦、青衣和老旦。李嘉宜的表演天然灵动,她塑造的文成公主既有果敢与担当,又有端贞与坚守,还不乏娇俏与聪慧。

据介绍,《文成公主》是广州粤剧院有史以来最大型的一次创作。尤值一提的是,剧中与李嘉宜配戏的,除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还有另外两位梅花奖得主——黎骏声和陈韵红,体现了粤剧艺术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来自江苏的“瞿秋白”

施夏明:用昆曲精准还原革命家风采

5月12日,第31届梅花奖终评竞演剧目原创现代昆剧《瞿秋白》在广东艺术剧院上演,昆剧《瞿秋白》是江苏昆剧近40年来创排的首部革命题材剧目,也是第一部进入梅花奖终评的昆曲现代戏。

主演施夏明是当下全国昆曲界生行领军人物之一,曾担纲主演《1699·桃花扇》《南柯梦》等多部经典大戏。近年来,他又在《瞿秋白》《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浮生六记》《世说新语》等新创作品中,塑造了精彩而多面的艺术形象。他嗓音亮丽,唱腔圆润,扮相俊美潇洒,极具书卷气。施夏明在舞台上擅长以细节刻画人物,表演极富张力,融情入唱,寓情于做,表演细腻,台风稳健,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层次,广受赞誉。

昆剧《瞿秋白》以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的生平事迹为题材创作。全剧由《溯源》《秉志》《镌心》《取义》四折组成,每折分为“昼”“夜”两部分。“昼”以瞿秋白被捕为切入点,写他在国民党的轮番劝降下,坚持信仰、坚持斗争、忠诚不二、舍生取义;“夜”则展开了对其内心、情感的进一步探究,以虚实交织、亦真亦幻的方式写瞿秋白与母亲、与挚友、与爱人的诀别,深入挖掘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回望早期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追求与不灭的初心。通过大量的真实细节,展现前辈革命家坚定的革命理想和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

昆剧《瞿秋白》特邀著名编剧罗周执笔,梅花奖得主、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梅花奖得主、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担任艺术指导。主演阵容汇江苏省昆三、四代精锐于一台,由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江苏昆剧青年一代领军人物施夏明饰演瞿秋白,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孔爱萍分别饰演鲁迅与瞿秋白之母金璇。

在秉持南昆细腻典雅审美风格,遵循戏曲表演传统程式的基础上,《瞿秋白》一剧的主创主演做足功课,在昆曲传统审美与时代主旋律中找到融洽的平衡点,将传统艺术古典美与现代化舞台语汇有机结合,以“走心、用心、尽心”的理念,打造出一部走进人物内心的“心剧”。瞿秋白的饰演者施夏明不仅树立了人物塑造的主基调,更通过借鉴传统程式动作,提炼现代生活肢体语言等方式,将生活中的动作凝练化、写意化,创作出新的程式,外化人物内心,描摹心理活动,最终达到以程式演活现代人物的舞台效果。

来自福建的“唐琬”

郑全:让濒临失传的越剧张派重现光彩

5月11日晚,由福建芳华越剧院创作演出的越剧《唐琬》在广州蓓蕾剧院上演。这次是主演郑全角逐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终评演出。

越剧《唐琬》以南宋诗人陆游与妻子唐琬那段流传千年的“钗头凤”故事为背景,以唐琬的细腻心理变化为主线,讲述了陆唐之间的爱情悲剧。越剧《唐琬》一改钗头凤故事编演之惯例,独以唐琬为主、放翁为配,亦试图以女主人公内心世界之解析,展现人类爱情生活深重苦难之一隅。所有的情节线索,都围绕在唐琬面临世俗压力的爱情悲剧面前所激发的感情波澜展开,不枝不蔓,为戏剧舞台塑造了一个自尊自持,既敢于抗击命运,又勇于承担爱情的一个才识、品貌冠绝过人的古代女性悲剧形象。

作为越剧张派花旦,郑全积极致力于张派艺术传承,得到了恩师何赛飞、张派创始人张云霞之女陈华以及著名作曲家唐惠良等良师的重视、指点和提携,通过一系列的传统剧目和原创剧目,对张派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可喜的成绩。郑全以可塑性强的嗓音、细腻讲究的演唱技巧,以及激情而又有分寸的表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舞台形象,让一度濒临失传的张派表演艺术重现魅力,更为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提供了很有启发性的实例。

值得一提的是,越剧《唐琬》的舞美设计由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担任,曾获得2009世界舞台设计展舞台设计金奖,系当时中国舞美设计行业在国际上所获的最高奖项。

来自关东的“贾宝玉”

栾兰:展现双手书法“绝活”

5月11日下午,来自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的国家一级演员栾兰携《荒唐宝玉》在广州红线女大剧院参加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据悉,这是龙江剧首次在广州亮相。

龙江剧《荒唐宝玉》独辟蹊径,选取宝玉人生最具代表性的荒唐点,采用散点透视结构,大开大阖,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让红学名著的高雅与黑土地域艺术特色水乳交融,塑造出一个不拘礼法、不流世俗、狂放不羁、张扬个性、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黑土地贾宝玉”。

龙江剧是黑龙江省地方特有剧种,它吸收东北二人转,拉场戏的丰厚营养,突出粗犷火爆、泼辣幽默、载歌载舞的东北地域浓郁表演特征,借鉴吸引姐妹剧种艺术精华,融汇中国戏曲十大艺术内涵,形成了独具神韵的龙江戏剧艺术风格。据介绍,演员表演时不但要有京剧般扎实的戏曲程式,而且融入了东北民间舞蹈,甚至还有中国武术。

栾兰是著名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的弟子,他工龙江剧刀马花旦兼工娃娃生,扮相俊美,基武功扎实,把子功娴熟,文武兼备,唱、做、念、打、舞、绝,颇有乃师风范,被誉为“小小白淑贤”。这一次竞演,她将传承于恩师白淑贤的双手书法“绝活”再次亮相舞台。

来自河北的“林冲”

郝士超:河北梆子戏与昆曲“双下锅”

5月9日晚,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郝士超折子戏专场》在广东艺术剧院上演,国家一级演员郝士超以其高超的技艺与英武的扮相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据介绍,郝士超8岁学艺,从艺30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刻苦训练钻研,练就了一身的扎实的舞台基本功。他文武兼备,嗓音明亮,擅长长靠、箭衣、短打,主演了《宝莲灯》《钟馗》《瓦桥关》《林冲夜奔》《野猪林》《武松》《秦英征西》《蜈蚣岭》《战马超》《挑滑车》《闹天宫》等大小剧目30余出。郝士超还多次随团出访多国演出,受到海内外观众一致好评。

这次竞梅,他带来了三出好戏:昆曲《林冲夜奔》、河北梆子《野猪林·白虎堂》与《瓦桥关·血战瓦桥》,是河北梆子戏与昆曲“双下锅”,挑战巨大。《白虎堂》是河北梆子戏《野猪林》中的一折;《血战瓦桥》则是截取于《瓦桥关》中。《瓦桥关》这部戏是反映杨六郎镇守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北的雄安新区,也深刻地挖掘了雄安新区的千年文脉。

据介绍,选取这三出折子戏针对的是郝士超个人以及河北梆子戏剧院的艺术特点,即文武并重、文武带打。这三出折子戏文武并重,涵盖了戏曲表演程式的“唱念做打”全方位的技术技巧,而且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箭衣武生于一体,昆曲的载歌载舞、梆子声腔的慷慨激昂,大段的贯口念白,这些都极其考验一名武生演员的艺术造诣和功底。

羊城四度绽放“梅花”

开粤港澳合办之先河

今年恰逢梅花奖创办40周年。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本届梅花奖在广州设立主会场的同时,在香港、澳门设立分会场,将举办17台现场终评演出和1台颁奖晚会,其中在广州展演的15台剧目,主要安排在广州大剧院、广州粤剧院红线女大剧院、友谊剧院、广东艺术剧院、广东粤剧艺术中心、蓓蕾剧院等6个剧场。另外,国家京剧院《春草闯堂》剧组将赴香港演出,上海昆剧团《牡丹亭》剧组将赴澳门演出。

据悉,这是梅花奖自创办以来首次联合港澳举办终评活动,将积极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是文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次崭新尝试。正如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所言,“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是奉献给大湾区人民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为进一步提升“梅花奖”在市民群众之间的影响力,本届梅花奖举办了系列惠民活动,让广大市民走近“梅花”、欣赏“梅花”、爱上“梅花”。组委会将拿出部分公益票,邀请现役军人、医务人员、武警消防人员等群体代表走进剧场,共享艺术盛会。

这也是广州继成功举办第14届、第27届、第28届梅花奖后,第四次举办梅花奖。为什么再度选择广州?濮存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广州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城市。”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是岭南文化中心城市,有着灿烂的戏剧、音乐、绘画……近年来,广州大力实施岭南文化中心建设工程,为戏剧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广州有举办梅花奖的实力。全力打造国际演艺中心,广州的文化设施众多,拥有广州大剧院、广东艺术剧院、友谊剧院、广州粤剧院新址等一流的剧场资源,为梅花奖等文艺活动的举办提供了扎实的硬件基础。

此外,广州的戏剧文化氛围浓厚。近年来,通过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广州打造了多部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文艺佳作,并且屡获殊荣。梅花奖在广州举办,也促进了广州戏剧人才的成长,助力广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粤剧是“南国红豆”,据统计,仅广州粤剧院就有欧凯明、黎骏声等9位艺术家先后荣获10次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此前举办的三次梅花奖终评活动中,广州粤剧界摘下了多朵“梅花”——倪惠英获第1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欧凯明摘得“二度梅”,吴非凡、麦玉清获得梅花奖;曾小敏、苏春梅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以举办本届梅花奖终评活动为契机,广州将以高端艺术项目的步步推进,创新推动各类文艺盛会落户落地,通过打造国际演艺中心,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采写:南都记者周佩文许晓蕾 通讯员丁滢

图片:主办方提供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