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热捧的“情绪稳定”,是我工作后最想撕烂的谎言

耀眼丶
阅读

今年被热捧的“情绪稳定”,是我工作后最想撕烂的谎言

原标题:今年被热捧的“情绪稳定”,是我工作后最想撕烂的谎言

众所周知,互联网上每天能冒出10086个新词,试图来概括当代年轻人奇奇怪怪的生活与心理状态。

我本以为自己已经对这些新词波澜不惊、变得百毒不侵。

但没想到,最近还是因为一个新词描述的状态太准太戳心窝子,和几百万人一同为它破了防。

而它名为——“秩序敏感。”

01

击垮成年人的不是大风大浪

是“秩序敏感”

秩序敏感,原本是儿童教育学内的一种行为解读理论。

但现在,无数成年网友在这个词底下热议流泪。

简单地说,它描述的是生活中一件小事的安排或秩序被打乱后,当事人突然异常焦躁、崩溃的状态。

看完下面这个引发大量共鸣的影视情节,你大概就能理解这个词戳心在哪。

《老友记》里的莫妮卡,在一众朋友中向来是更成熟稳重的那个。

她在感恩节那天默默承担了为所有朋友准备晚餐的任务,记住了每个人对土豆泥口味的不同要求。

备餐过程中,大家听说附近商场的气球飞上天了,便一同出门看看热闹,走之前莫妮卡还提醒了一句“带上钥匙”。

然而等到他们看完热闹回家,莫妮卡却发现没人拿钥匙。

朋友们七嘴八舌地抱怨以为莫妮卡会带,莫妮卡的情绪在此刻突然崩溃。

她哭诉说为什么所有人都默认是她会负责、觉得她会承担一切做好一切,没有人在乎她压力有多大、她自己想吃什么。

一切压力与情绪,在忘带钥匙、导致备餐计划被打乱的这个小细节上全面爆发。

数不清的网友在这个词底下打下大段文字,倾诉和莫妮卡相似的“秩序敏感”体验:

在外人眼里,自己是因为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突然烦躁难过,情绪不稳定。

但只有本人知道,那件小事就像是多米诺骨牌里的一张,一旦被抽出、计划被打乱,就像是破坏了整个生活秩序的大厦。

小孩子会秩序敏感,往往是因为学校、家庭等周遭的变化,让处理能力不够强的他们感到不安。

而成年人会秩序敏感,却往往是因为处理能力或意愿太强。

太想希望靠着自己为生活打点好一切,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的稳定状态,可生活无常,秩序感总是会被一些小事破坏。

我的几位朋友里,对“秩序敏感”一词反应最大的,就是公认最成熟稳重的朋友谷穗。

在此之前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强迫症,但又觉得不像。

强迫症总会有一些重复行为、难以控制地想做什么事,而对谷穗来说,她只是想让自己的日子过的稳当一点、有安全感一点。

她上一次秩序敏感而情绪崩溃,是带队团建旅游。

谷穗制定了详细的行程表,计划好了每个景点与路线,不同活动之间还留出了约半小时的机动时间以防意外。可团建第二天夜里,就碰上了因一位同事离开景区找厕所迷路,全组人错过了景区回市区的最后一班班车。

谷穗当时心态已经崩了,只是表面依旧做出冷静的样子,四处打电话联系是否还有其他车辆。

并从那天夜里开始严重失眠,躺在酒店的床上望着天花板,脑子里不断地在想接下来的任何一个行程细节出问题了该怎么办。

对谷穗来说,那是一种千防万防却还是疏忽的无力感。

就像是她以为自己已经努力为生活编制了牢不可破的铠甲,刀枪不入,可生活却冷不丁地甩出了一根毒针,刺进被忽略的铠甲缝隙。

“秩序敏感”的热评里,有一位中年老哥说自己或许也体验过,在北京四环路上。

当时快八点是通勤高峰期,他和往常一样,被堵在环路上缓慢往前挪,却突然接到了家里老人的电话,说孩子突然吐了,最好马上载去医院看看。

他当时接着电话,抬头看到前方路面上无尽的车流与刺眼的阳光反光,突然有了一种很无助的感受,躲在车里哭了十分钟。

大哥或许是怕别人嘲笑,反复强调自己不软弱、是个硬汉。

曾经遇上行业不景气公司降薪裁员,他偷摸着下班后开了好一段时间的网约车补贴家用,期间没觉得有一点委屈难过,老人的药、孩子的演出服、家里的吃穿用度,也一分没少过。

但就是那个平常的、本该正常去上班的早晨,他被这一通电话击垮。

“就觉得我像火车一样,本来已经好不容易在正轨上运行了,怎么生活还朝我扔石子呢。”

02

成年人缺失的细节抚慰

从理性的角度看,让网友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秩序敏感”的,其实都是一些“小事”:

团建旅游有人迟到、家人突然生病,还有被网友们举例的深夜到家后发现卫生间灯坏了、领导临时说下班后有个应酬、朋友突然取消了周末的约定、老家亲戚突然要来造访等等。

说它们是“小事”,并非觉得这些事情的性质或可能的影响不严重。

而是因为在社会认知里,它们都应当是一个成年人能够处理应对的变化。

发现团队错过班车后,谷穗其实很快反应过来,打了景区服务处与居住酒店的电话。

确认了尽管没有了班车,但大家还可以打车回酒店,那个景区尽管位置偏远,但处在市区与机场中间,所以路过的出租车不少。

而那位堵在通勤路上的老哥,也很快打电话求助了住在同一小区的朋友送家人去医院,最后又用滴滴代叫,给老人和小孩打上了从医院回家的车。

作为成熟的打工人,他们其实有能力去应对这些变化。

“秩序敏感”真正击败他们的,是细节上时时被生活背刺带来的挫败与烦躁。

因为这些细节,蚕食的是为生活奔波的人们最需要的事物——稳定与安定。

我们常说普通人身上有一股韧性,不会轻易被风浪击垮。

这其实是因为,很多成年人的焦虑从来不在于突然遭遇了什么大的变故,隐忍与坚强早已成了一种群体气质。

而在于自己明明拼尽全力、按照大众认可的“正道”过日子,可生活秩序却一次次被小事打乱。

落在个体身上,它就表现为——

“我已经竭尽全力去成为一个足够完美足够坚强的成年人了,可为什么生活中还是有这么多糟心的意外与小事,来给我的压力加码。”

那些为了工作维护客户关系、不得不应酬的打工人,不会被酒桌上必须说的恭维话、要敬的酒击垮。

而击垮他们的,很可能是应酬后打车回家的路上,因为喝太多而难受的半个小时。

酒精让自己头疼脑胀、肠胃被刺激的翻腾绞痛,而自己却只能独自硬撑清醒、因为还没到家,担心司机开错路。

这些细节,往往才是成年人视野中会不断累积、“什么事都只能我来抗”的疲惫与压力。

它们并非为了生活中“非受不可”的苦,此时身边如果有人陪着照顾,感受就会好很多。

可问题正在于,成年人往往只能独自来扛。

出于客观条件或责任心限制,不愿开口向身边人求助。

“秩序敏感”,就像是无数成年人随时可能经历的恶性循环的结果:

生活细节的秩序被打乱后只能独自承担、成年人不会轻易向外求助、细节失序带来的挫败感不断累积——

“生活对我又坏了一点”“什么事都只有我”“没人会在乎成年人的情绪”等等压力不断积压。

最后让他们成为了秩序敏感人群,对生活细节更改愈发不安。

可归根结底,打工人们需要的不过是细节上的关怀而已,盼望着有人站在自己身后、为自己撑一会伞。

03

生活里的细微痛点

愿与你一同承担

希望在临时应酬后有人能让自己安静地休息一会,希望遇上突发情况有人能帮助自己解决。

希望能有谁在自己又一次沉默地对抗生活时,为自己的疲惫兜底,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瞬间。

这些细微而重要的成年人痛点与诉求,或许大部分人都不曾向身边人开口。

但陪伴在这些人身边的滴滴出行,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在过去与用户相伴的几年间,滴滴出行见证了北上广不眠的写字楼、凌晨排队的夜间打车;

见证了成年人下意识的报喜不报忧,总是自己独自打车去医院、夜间回家;

客服接到过许多人焦急问询的消息,说自己的拎包、钥匙、过节日要送给家人的鲜花,不小心落在了车上;

这些出行时遇上的种种小意外,或许就会是一位努力完美的成年人、突然“秩序敏感”的瞬间。

几乎每一天,滴滴都陪伴着用户在城市里穿行。

那些A点到B点的行程串联着每个人的真实生活,链接着每一种身份角色的转换。

滴滴更加明白,出行对用户而言,每一刻的出行体验都值得越来越美好。

在方便快捷的核心网约车平台业务之外,全力为用户抚平出行路上一个个不愉快,力所能及地提高出行体验。

围绕着成年人的三大痛点,推出一系列实用功能。

不小心在车上遗落物品时,滴滴“失物寻找”功能可以发挥作用,努力帮助及时联系司机,不至于手足无措。

为这种千防万防却还是被踩中的意外提供解决渠道。

忙于工作、无法抽身时,“滴滴代叫”功能可以帮忙,让家人的出行畅通无阻,让不会打车的长辈也可以便利出行。

成年人总免不了困于生计奔波与陪伴家人的矛盾之间,滴滴愿与你一同分担。

“夜间安全”与“行程分享”功能,许多经历过夜间加班的打工人或许已经很熟悉。

深夜打车,滴滴的界面上总会有“夜间安全”提示的界面,让用户感受到系统与机制的保护。

7×24小时的安全专家在线守护、路线偏移的实时提醒、绿色通道的快速响应,共同守护出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与瞬间。

“酒后报备”功能在你酒后乘车时,让亲人朋友得以及时了解你的行程状况。

当你需要与朋友或同事拼车回家时,只需使用“途经点”功能,便能轻松规划路线。

或许对很多人来说,遗落物品、酒后乘车、夜间乘车等需求,只是各种出行门类中1%的小概率事件。

但只要它们是值得在乎的体验、是真实存在的困扰,滴滴就愿意为此付出100%的努力。

人人都希望拥有稳定安宁的生活秩序,所有人都在为此努力。

而滴滴则愿意成为人们出行道路上的朋友,在相伴的短暂旅程里,优化每一刻的出行体验。

你所在乎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被重视、守护。

点击视频↓↓↓ 看看这次滴滴为你的出行做了哪些准备。

希望能对你有用,更希望你用不上。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原来自己也是秩序敏感↓↓↓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