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37年,职称仍是讲师!学生都已成为教授

倾城﹌红颜笑
阅读

任教37年,职称仍是讲师!学生都已成为教授

原标题:任教37年,职称仍是讲师!学生都已成为教授

01

只讲课不评职称

24岁被评为讲师时,龚德才老师还是学校最年轻的讲师。如今,他已成为了该校最年长的讲师。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他所在院系的很多教授都曾是他的学生。据了解,龚德才老师至今已任教37年。

据报道,1986年他研究生毕业后就回到母校任教,第二年被评为讲师,到现在职称仍是讲师。旁人看来有些令人唏嘘的经历,对龚德才来说只是追求本心的自然结果。

有媒体曾采访龚老师,他回应说,没有评职称,并不是评不上或者学院不给评,而是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参评过。关于写论文、做科研,他说“不是说写不出来,而是不想为了评职称而写文章。”

“我是老师,上课是最重要的。为了上好课,做再多的准备,做出多少牺牲我都心甘情愿。”

潜心讲学,数十年没申报过职称的教师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杨汉文,他坦言,自己其实也有论文,也有科研项目,但已经30余年没申报过职称,只想一心一意教好书。“没有职称有学生,站好三尺讲台比什么都重要。”目前据学校官网显示,杨老师已是副教授。

在高校,职称是衡量高校教师工作能力的综合指标,也是对其事业发展的一种肯定。而且教师的薪资福利与职称相关,职称越高,收入也相应更高。

02

教学型教师的晋升困境

“在高校,几乎没有哪位老师会不在意职称。”职称对于高校教师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也因此,上文提到两位大学教师数十年不参评,安于讲师身份,专心教书的选择也愈发让人敬佩。但他们的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只想专心授课”的教学型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高校教师岗位可以大致分为“教学岗”“科研岗”“教学科研岗”等,岗位不同,职称评定的要求也不同。在很多高校,“教学岗”的教师仅承担教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获得更高职称,依然要发表大量学术论文。

江苏某高校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职称评定上,各个岗位对于科研成果的区分度不大。“比如我们学校,科研岗评定教授的标准是在C刊发论文10篇,教学岗需要C刊论文8篇,还需要承担相对更重的教学任务。就数量来说,8篇和10篇并没有多少区别。所以,‘教学岗’最累。”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教学”“科研”一肩挑是常态。

近年来教学型教师晋升难的情况正在好转,不论是教育部,还是各省、各高校在教师职称改革方面都有所行动。

03

职称改革进行中

特别是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明确“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浙江、湖北、山东、青海等多个省份,也在陆续发布相关政策方案,例如浙江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职称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高校应将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把承担一定量的本(专)科课堂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对以教学为主型岗位的教师,着重评价其在教育教学、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与绩效。

具体到高校层面,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学校后,不少高校为潜心一线教学的教师开通了晋升直通车。

南昌大学为基础教学型岗位单独制定职称评审条件,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近5年共晋升基础教学型正高19人,基础教学型副高25人。

中国药科大学教学研究型岗位取消科研成果要求,重点考核教师在学生培养、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中的工作实绩;面向坚守教学一线超过10年的副教授,特设“教学型特聘教授”岗位,三年聘期内每年给予5万元补贴,对期满考核优秀者在职称晋升时单设指标。

北京中医药大学鼓励教师专注教学,突出科研成果质量要求、淡化数量要求,扩大代表性成果认定范围,实现人岗相宜。

南京林业大学出台职称评审新政,职称评聘时教学业绩可取代科研业绩。若教师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成果、学生创新创业获奖情况、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等方面表现优异,不发论文同样可以获得教授职称。

一批以授课为专长的教师被擢升副教授或者教授的新闻频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对此曾表示:“对于很多高校多年来所形成的教学为主型的教师职称评审困难,有这样的特殊政策,是现实需求所致。”

04

不发论文,靠教学晋升不易

“教书教得好,没有论文也能评上教授。”已在多所高校正式落地。但想不发论文靠教学晋升,并不容易。

我们曾针对“不唯论文”晋升这一话题进行过讨论,文中对多所高校的教学型教授职称的评审条件进行过梳理——

江苏大学要求教学型资格教授须连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20年及以上,近三年教务处“五制并举”考核体系中平均排名进入本单位所有教师的前20%。

中国药科大学规定,教学型特聘教授需要近五年内年均完成的教学课时数不少于300标准学时,其中本专科生必修课教学课时数不低于200标准学时。

再比如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教授评定中实行成果“多选”。若申报教师想体现个人“教学改革和建设成绩显著”,需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排名前5,省级排名前3,校级特等奖排名前2、一等奖排名第1),或获得讲课竞赛奖(国家级二等奖以上,省级一等奖)。

如今,随着职称改革的进行,不少高校开始为教师们开辟了“破格晋升”的畅通渠道,教学型教师的晋升之路正在慢慢拓宽。如何将职称评定改革长久地坚持下去,离不开高校及各地方政府相关机构的持续努力。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教师职称评定改革则需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细化评审标准、建立认可度高的职称评审体系,才能促使改革落到实处。

来源丨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新华网、光明日报、科学网、教育部网站、麦可思研究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公众号转载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敬请告知我们更正或删除。

聚焦职教自媒体优质账号推荐——

◆◆◆

5月19-22日 重庆

对标职校管理:安全事故防控与学生危机事件处理能力提升

扫码学习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