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国博,与拉斐尔、提香、伦勃朗等50位艺术大师相遇!

似梦似幻i
阅读

来国博,与拉斐尔、提香、伦勃朗等50位艺术大师相遇!

拉斐尔、提香、鲁本斯、伦勃朗、安格尔、莫兰迪、夏加尔……这个五一,你可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约文艺复兴至当代的50位艺术大师,跨越时空、近距离欣赏艺术家们“不朽的面容”。在中意文化和旅游年闭幕之际,4月27日10点起,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乌菲齐美术馆携手推出的“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面向广大公众展出,展览从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馆藏中精选了文艺复兴至当代的50位艺术大师的自画像。展期至9月10日。

▲拉斐尔·桑齐奥《自画像》

▲迭戈·委拉斯卡兹《自画像》

▲詹洛伦佐·贝尼尼《自画像》(李扬/摄)

乌菲齐美术馆位于文艺复兴的摇篮、欧洲著名艺术中心佛罗伦萨,素以收藏诸多绘画巨匠之作闻名于世,蔚为大观的藏品使其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画像系列藏品是乌菲齐美术馆核心馆藏之一,以其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自17世纪60年代以来,乌菲齐美术馆已收藏了超过1800幅自画像藏品。自画像是肖像画的特殊类别,不仅记录了画家的容貌形象,也为研究其时代风格、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更是画家精神世界的自我呈现与表达。

肖像画是艺术家们“亲手绘制的永恒”。此次展览从乌菲齐美术馆馆藏中精选了文艺复兴至当代的50幅画作,包括拉斐尔、提香、鲁本斯、伦勃朗、安格尔、莫兰迪、夏加尔、草间弥生、蔡国强等50位艺术大师的自画像,向中国观众展现艺术史上众星璀璨的光辉,不仅使观众得以瞥见艺术家自身容貌形象的再现、精神世界的表达,也使观众得以探寻画家所处时代与社会文化的珍贵线索, 揭示有关“自我”与“现实”的永恒主题。

▲提香·维切洛《自画像》(李扬/摄)

时间横跨16至21世纪,纵向呈现艺术世界5个世纪的嬗变

乌菲齐美术馆的大师自画像系列收藏由红衣主教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发起于17世纪60年代,是美术馆核心馆藏之一。展览展出的作品时间横跨16至21世纪,纵向呈现了艺术世界5个世纪的嬗变,引导观众深入了解自画像体裁在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这些藏品汇聚了艺术史上耳熟能详、才华横溢的大师之作,是世界文明史和艺术史中的璀璨瑰宝。

▲彼得·保罗·鲁本斯《自画像》

▲右为草间弥生《自画像》

展览呈现了50位艺术家的“视觉自传”。拉斐尔的自画像代表了外貌美和内在美兼备的典范,被瓦萨里称为集“罕见的精神品质”与“优雅、勤勉、美丽、谦逊和礼貌”于一身的最佳代表;鲁本斯与委拉斯凯兹精于修饰的高贵与优雅,在时间的打磨下愈发光辉;伦勃朗饱经沧桑的面孔似乎凝聚了他一生的故事;夏加尔的蓝色脸庞的魅力不亚于莫兰迪那描绘得如他的静物画一般克制的肖像;贾科莫·巴拉的《我,咖啡》或古索图的自画像散发出性格的魅力。艺术家们通过这些亲手绘制的“永恒”与观众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凝视穿越画框,诉说着历史与自我。

沉浸式光影体验,来一场身临其境的“跨越时空的对话”

展览还特别推出光影体验部分,沉浸式呈现乌菲齐美术馆收藏的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品。观众不仅能近距离欣赏艺术家“不朽的面容”,还可以与他们进行一场身临其境的“跨越时空的对话”。

▲沉浸式光影体验

此部分以“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为主题,用数字技术展示乌菲齐美术馆收藏的数十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包括波提切利、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提香等文艺复兴大师的杰作。该部分通过360度全息投影融合技术,打破传统的静态“画框式”观看方式,将这些经典作品进行“解构再创造”数字化高清重现,使名作栩栩如生,以光影流动的形式重新演绎大师作品。

▲以光影流动形式重现大师作品

高分辨率的投影和为展览专门谱写的音乐将带给观众走入文艺复兴时期画中世界的感官体验。展厅现场还提供触摸互动装置让观众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进行深度探索,通过这种富有表现力的寓教于乐的交互形式,使得整体展示更具科技感。

实物展示和沉浸式光影体验相结合的展示方式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之始采用的全新展陈模式,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又一创举。

一些鲜为人知的女性自画像,记录了女性在艺术史中的地位

展览的50幅自画像中有7幅是女性艺术家创作的,闪烁于男性艺术家之中的她们所处的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各不相同的成长轨迹,为观众提供了观察女性在艺术史中地位逐渐提升的独特视角。

▲玛丽-路易丝-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自画像》

▲(左)特蕾斯·施瓦茨·凡·杜伊尔、(右)路易莎·格蕾丝·巴托里尼《自画像》

在玛丽埃塔·罗布斯蒂所处的16世纪,她必须乔装成男性参与艺术工作,虽无法作为艺术家在当时被认可,但她仍幸运地为后世留下了自画像。出生于18世纪中叶的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热-勒布伦,在当时仍不能接受学院正统教育,但凭借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和家庭的支持,最终在与玛丽皇后的惺惺相惜下成为宫廷画师。同样出生于画家家庭的特蕾丝·施瓦茨·凡·杜伊尔则更加幸运,彼时已能够赴荷兰皇家艺术学院深造,由她创办的“阿姆斯特丹女画家”团体使女性艺术家们得以带着自己对绘画的热忱走进社会,并为女性争取到了难能可贵的身份认可和自我解放的机会。塞西莉亚·博则更进一步,于19世纪末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第一位女性绘画教师。到了20世纪后,可以看到凯蒂·拉罗卡、草间弥生等女性艺术家已经可以在艺术生涯中自由地探索与试验。

文化连接心灵、艺术沟通世界。此次展览既是中意两国重量级的博物馆合作项目,同时作为“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的闭幕项目,更是中意友谊在文化交流中传承发展的见证。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图片:除署名外均国家博物馆提供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