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苏轼乐观豁达的事例(表现苏东坡乐观旷达的事例)

霍小棒
阅读

表现苏轼乐观豁达的事例(表现苏东坡乐观旷达的事例)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表现苏轼乐观豁达的事例,表现苏东坡乐观旷达的事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熙宁六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贬逐杭州通判,但也不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来到美丽的西湖游玩,把乐观旷达精神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寄情于湖光山色之中,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天的西湖山色空濛,无论晴雨,西湖都美不胜收,像绝世佳人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美丽绝伦。

2、西湖之美和苏轼因贬逐杭州通判形成了对比,体现出苏轼旷达精神境界,他十分乐观,笑面人生。

3、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一次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4、3、遭到一贬再贬的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吟出了两句人生感悟“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5、贬到惠州(今广东)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了,新党还未死心,再将其贬到儋州(今海南),而苏轼对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6、4、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黄州,他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7、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

8、苏轼在黄州安然而居,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9、5、苏轼在做翰林院学士时,有一天去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

10、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马上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

11、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轼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

12、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13、”苏轼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这里,苏轼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14、”苏轼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

15、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轼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16、后来苏轼被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

17、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

18、一天,风停歇后,苏轼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

19、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

20、这时,苏轼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21、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22、拓展资料: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23、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4、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25、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26、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27、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28、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29、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30、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31、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2、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33、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