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球的概念(毽球运动的定义)

△浅浅爱
阅读

毽球的概念(毽球运动的定义)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毽球的概念,毽球运动的定义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有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记载。

2、踢毽子,是在中国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

3、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

4、在古都北京,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翎。

5、 踢毽子起源于什么时候?又是何人首创?这早就是我国体育专家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6、有一种传说认为;毽“创自辕黄帝”。

7、当时叫“毱”,不叫毽,是练习武士的一种器具。

8、“毱”在中华大字典中解释为“皮毛丸”显然,“皮毛丸”与毽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9、又一传说认为:“创自岳武穆,用箭之翎,配以金石之质,抛足而戏,以释军闷。

10、”此种传说没有可靠的佐证,而且,“箭”与“毽”又不相同。

11、也是不足为信的。

12、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记载:有一个叫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十二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连续踢了五百次,观众赞叹不已。

13、跋陀是南北朝北魏时(公元467——469年)人,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祖师,他非常喜欢惠光,并将他收为弟子,惠光便成了少林寺的小和尚。

14、宋朝高承在《事物记源》一书中,对踢毽子有较详细的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

15、”明、清时期,踢毽子进一步发展,关于踢毽子的记载也就更多了。

16、明代进士、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学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杨柳儿青放空锺,杨柳儿死踢毽子。

17、”踢毽子已成为民谚的内容,而且发展到数人同踢的技巧运动。

18、至清末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用来锻炼身体: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荣。

19、因此,踢毽子的活动更加广泛,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者更为普遍,当时就有这样的童谣:“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20、”说明踢毽子已经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

21、民间踢毽爱好者更是用功苦练,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

22、以北京为例,每遇城乡庙会,各路能手,步行相聚,观摩、比赛,培养新手,甚是热闹。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