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圣诞节的红绿搭配如此时尚?”

败家女ゞ
阅读

“为何圣诞节的红绿搭配如此时尚?”

今天就是圣诞节了,很多地方也都有了圣诞的氛围。

但有一个现象,好像圣诞的配色、装饰设计比我们传统的更受欢迎?

圣诞配色比过年的传统配色好看?

我们都知道,圣诞的装饰设计大多都是红配绿。

而在全世界都同样拥有红配绿经典配色的条件下,圣诞却似乎更加受欢迎,甚至有人觉得觉得圣诞配色要比春节好看多了。

圣诞节的装饰、配色被认为是非常洋气的,而传统过年的配色、图案则被视作土气、俗气。

但真的是这样吗?圣诞配色就比过年的传统配色好看?

造成这种观感的原因是圣诞的红绿降低了明度,在视觉效果上更加柔和。

不难发现,圣诞的红色与我们常见的大红色不同,它要更加深一些,偏向玫红、酒红等,而绿色也不是明亮的翠绿而是孔雀绿或橄榄绿。

红绿之间作为对比色,有着冷暖搭配的协调感,同时又不会过度“吵眼睛”。

这两种颜色的搭配不仅仅在圣诞中常见,古驰的经典配色也如此。

圣诞的红绿配塑造出来的元素,大多都简单可爱,红绿面积搭配适当。

不论是圣诞小老头、小麋鹿,还是小帽子、灯球等,无不散发着高度的亲和力,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get到其直接明了的可爱。

且一般红绿不会同时大面积出现,一种颜色使用较多的时候,另一种就会成为点缀。

为了让红绿不那么沉闷,还经常采用亚金色、银色作为间色来分割点缀,使得整体配色能够更加丰富灵活。

圣诞色所依附的设计设计主次分明,观赏性高。

以经典的圣诞树为例,绿色作为大面积的基调,其他红色、靛蓝、黄金色的装饰物,则是用较小的物件来小面积点缀。

红配绿的载体一般本身就比较有质感,造型多样新鲜感强。而过年的造型多以民俗为主。

圣诞已经从一个宗教节日变成了商业为主的节日。

大量商家纷纷在圣诞这一天推出花样翻新的设计,再加上圣诞自带的异域风情,即便是红配绿的常见配色,也会自带buff滤镜。

但是并不是说外国的红配绿就洋气好看了,中国的传统配色中也有好看的红配绿,红绿配高级不高级,要看搭配的技巧。

曾说“红配绿,赛狗屁”,为何如今却洋气?

说起红配绿,我们对于它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大红翠绿的俗气搭配。

这是因为高饱和大面积的红绿对冲产生的视觉刺激。

而圣诞色的红绿配色就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原因在前面已经解释过。

其实在中国古代,红绿配色的应用也不少,也比较高级,并不会有俗气感。

这是因为降低饱和度的红配绿更高级。

在资源贫乏的古代,染料的获取并不容易,深颜色或者是多色的衣服则与地位权利相挂钩。

长期的审美规化之下,红配绿如果是明艳的,增强对比度,那就是会被认为是大俗,而低饱和度的颜色,则会让人倍感高级。

协调所占面积能弱化对比,也是看起来不俗的原因。

当画盛放的红牡丹,红色占据多面积,点缀绿色,给人的感觉是热情洋溢。

而如果是绿色占据画幅的大面积,那这万绿丛中一点红则生出一份清爽恬淡。

两者都可以各为主角,但倘若面积相当,则会对冲,互相喧宾夺主,显得俗不可耐。

而将红绿配变为点缀的颜色,注意力被转移了之后,红绿再出现,就不再显得突兀了。

红绿洋气还因为有其他颜色作为“中间色”来间隔。

所谓的中间色其实也就是两种颜色在色卡上中间间隔的颜色,像“红”和“绿”在色卡上的中间色就是“橘”和“黄”。

在我们的汉服设计上,用黄色来作为配件十分常见。不论是系带还是内衬,都打破了红绿纯粹对比的主色局面,让整体更加有活力。

可见,即便是红绿配色,也未必一定俗气。

中国配色的高级我们真的懂吗?

中国过年传统配色真的俗气吗?

其实不然,中华的传统色彩有着与我们文化相勾连的高级搭配法则。

过年的配色大都降低了色彩的明度,所以即使是比较鲜艳的颜色也不会看起来太俗。

红色自然是过年最喜庆的颜色,在春节常见的装饰拉花纹样中,大多都是赭、褐色这样啊暗红。

再搭配以金色或蓝、黄等其他吉祥配色和吉祥图案。

过年的配色上,中国的传统色彩是建立在色彩自发的基础上,所以不会有特别艳丽刺激的色彩。

着重表现物体的固有色,以物体本身色彩相互对比和衬托,求得画面色彩和谐统一的效果。

比如对财神的塑造,以牙色、黄丹(也可只用黄丹)为底色衬托红色。

这样既能满足主体中心,同时也拥有与之对比颜色的相互呼应。

过年的时候也是为数不多能见到紫色配色的时候,紫色本来就是一种象征着高级的颜色。

它在中国传统色彩中的等级极高,在宋代更是象征权力的巅峰,所以在民间装饰配色中是缺失的。

另外,紫色有着一定的宗教神秘性色彩,只有在神仙与权贵的形象中才会出现。

除此之外紫色稀少罕见,价格昂贵,我们所见到的大部分是接近于紫色的青莲色、青华色等。

此外,勾边——构型的基本手段,让颜色之间的过渡更加柔和,花纹和材质相照应。

如图案颜色与背景对比时所用浅色勾边、金色背景上图案之深色勾边等,这在各类装饰画、红包上都可见。

很多过年装饰画的色彩用了叠晕的技法,颜色更有层次感。

叠晕之法一般自浅及深,随后深色压心。

例如,常见的对花鸟的塑造,是从外向内一片一片、越叠越深。而花外的飞禽走兽很多异虫飞蝶,则多用赭色描于白粉之上。

常被作为寄予“年年有余”的九鱼图也亦然如此,荷叶的铺色由浅及深,而荷花则是采用了“衬色(对比、过渡、衬托)之法”。

并不是现代审美才具有色彩构造与装饰意识,我们自古对色彩的运用就十分独特。

中国对原色的认识就要更早。

中国传统民间提出了“五色观”的概念,比西方的“七色观”、“三原色”要早了一千年不止。

我们的用色规则是强调等级。

即第一级:(天地)玄、黄;第二级:(五方)青、赤、黄、白、黑;第三级:(五方间色)绿、红、碧、紫、骝黄;第四级 :间色之间色(杂色)。

很多传统配色都遵循了这一配色等级。

比如景泰蓝四彩马碗基本遵循的是第二等级色彩配置,青、白、赤、黄色由于皇家禁用而缺失,但是褐色替换了黑色。

配色技巧所依据的是现实世界所见的色彩。

比如以黄绿色的槐花汁、螺青、铅粉为底色衬托绿色。

一定程度上的写实却又不屑于纯粹写实,这才是老祖宗们的高级写意。

我们的配色法则有着极深的内涵与渊源,如果认真地研究搭配,我们也能够制作出高级的中式颜色作品。

作者:莎米露

责编:十二阿哥

hi~inker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

请扫码加小印 回复【入群】

- 欢迎关注小印FM视频号 -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