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考编异地:悔过15万年薪的决定
报到时,局长问李亮宏:“来到这里,基本上注定了你下半辈子都要在这儿,你确定可以?”他那时觉得,再也没有什么会比无法上岸更痛苦,颇有信心地回答,“可以,我已经和家里商量好了。”
没想到,才过了几个星期,他就动摇了。
余童正忐忑地等待。
那是校招的第一轮面试,招聘岗位是在编教师,竞争者有80多人。
她路过教室,看见里面的十几位面试官围坐在一边,神情严肃地看向对面的应聘者。
被叫到的人越来越多,余童也越来越紧张。
她跟坐在前面的同学搭起了话,感慨应聘者多、成功难度大。聊得投机,她们互相加了微信。得知她是香港城市大学的硕士,余童羡慕对方优秀的同时,也更清楚地意识到,在这场教师编的角逐中,突围到底有多难。
终于轮到余童了。
她走进考场,十几双眼睛一起看过来。鞠躬、自我介绍,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感觉傻傻的。”面试结束后,她自觉无望,直接买了张回家的火车票。
快到家时,她收到了加微信的那位同学发来的消息:你的名字在第二轮面试的名单上。
余童在下一站下了车,又买了返程的车票。
她已经拿到一家私立学校的offer,年薪保底15万,提供免费公寓,奖金、班主任费另算,但还想再争取一下编制,尽管这个编制,远在千里之外。
那时,她没想过自己会后悔。
李亮宏已经在高速上堵了半个小时。
时间似乎比汽车行进速度还要慢,他随着车流,时不时向前蠕动几米。车不动时,就看看手机或者放空发呆。天早就暗了下来,李亮宏不耐烦到了极点——这是他入职异地机关单位以后,第一次回家。
堵车让李亮宏无比头痛。200多公里,平日2个半小时的车程,他花了整整4个小时。
不同于路上的煎熬,周末的时光过得飞快,还没听够女儿叫爸爸,又要回单位了。
以后的日子里,“回家”意味着600元的来回路费,和至少5个小时的车程。而他的月薪,也不过6000元。
回单位的路上,车驶进山区,日光消磨在车轮下,人烟被抛掷在身后,黑暗逐渐包围了他。
那一刻,李亮宏“孤独极了”,他反复问自己:远离家人,远离大城市,来到这么一个山区的县城,就为了一个编制,真的值得吗?
“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始终在他脑子里盘旋。
孩子才刚上小学,他的工作有8年的服务期,如果一直异地,会错过孩子的成长。李亮宏小时候,父亲在异地工作,只有周末回家,忙起来一个月都见不到,他从小缺少父爱,实在不想给孩子留下同样的遗憾。
妻子也不看重编制,比起“铁饭碗”,她更在乎的是一家人能生活一起。
回家的路上|讲述者供图
“考公不异地,异地不乡镇”,邢安琪是在上岸后,才真正理解这句话。
语言是工作的第一重障碍。虽然同省,工作地的方言邢安琪“一个字也听不懂”。同事们习惯用方言聊天,尽管时不时有人停下来翻译,但她还是“像个局外人”。
领导知道她是外地人,尽可能使用普通话沟通,邢安琪依旧听不明白对方的发音,而且“语速太快,内容太简略了”。
现在,只要领导来安排工作,她就会赶紧打开手机,偷偷点下录音键,把对方说的话录下来。
想起第一次挨领导批评,邢安琪还是会觉得委屈。
当时,领导告诉她,写篇发言稿。她答应下来,想着这是自己第一个重要任务,加班加点写了快一周。没想到交给领导后,对方直接发了火,“怎么只有一篇?不是让你写两个人的吗?一周了才写出这么一个东西给我,句子都不通顺!”
邢安琪呆住了,自己真的会犯把“两个人”听成“一个人”这样低级的错误吗?
观察了快半年,她发现,这是领导的说话方式。
想要弄清楚对方的要求,就要结合单位最近发生的具体事情,猜测他到底想要什么。直接问也是不行的,会被一个反问句堵回来,“你难道不知道怎么做吗?”
某种程度上,编制宛如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各中心酸,却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清楚。
毕业即入编,余童是亲戚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没人知道,她一年前就已经在看心理医生。
余童承认,自己实在是太紧绷了。作为老师,她已经无法顺畅地写字,听到有人大声说话,会感到刺耳和心慌,和别人交流时,也常常会紧张,甚至颤抖。
最后一次治疗结束,医生说,她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焦虑症症状,继续治疗意义不大,应该去看精神科。
但是,真去看了精神科,病历会不会留在档案里?她的工作还能保住吗?
邢安琪在路上拍摄的景象|讲述者供图
余童工作的学校位于繁华的省会城市,距离老家1500多公里,跨过了好几个省份。“异乡人”不仅在物理意义上成立,性格内向的她,始终游离在同事的圈子之外。
“我感觉自己为人处世比较单纯。”有次,隔壁办公室的同事传播余童所在办公室的谣言,“那个办公室不好好备课,从网上下载课件、教案互相抄,上班时间总聊天”,最后传到了领导耳朵里。
她气不过,去找传谣的人对峙,对方自然不承认,反而找了过来,让余童办公室的同事“评评理”。
余童没想到,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自己说话,甚至有人说,没听过谣言。但她也不敢再和同事“撕破脸”,因为在这里,“独美”是不可能的。
评优、推介,几乎都是教师内部互相评选,极少有能摆上台面的客观标准,甚至成绩都不重要。
有次班歌打分,余童班上的学生因为打扫卫生的缘故,一半没在教室,但她带的班级还是拿了最高分。她和打分人聊起这件事,对方说“咱们关系好”,还嘱咐她不要告诉其他人。
当然,有好就有坏。
每次班歌打分,都会有老师不满,质问打分人,为什么自己的班级分数那么低。余童也不能幸免,有几次被打了极低的分数。对方总是有理有据:我还没走到你们班,班歌就唱完了;前面赋分,我已经把分全部给完了………
班歌她次次都盯,没听出什么差别,归根结底,不过是看老师之间的关系。
学校组织的公开课评选,余童几次被评委高度表扬,但负责打分的是同事而非评委,等到成绩出来,她的排名很靠后。“工作好几年了,我仍然不知道什么样的课堂才叫好的课堂。”
偶尔,她也要应付家长的举报。
双减政策后,教育局不允许老师给小学生布置作业。有些老师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会少布置一些作业,不强制、也不敢强制学生必须写完。有位家长非常反对,多次向教育局反应。这样的事多了,她渐渐感受不到老师的尊严。
一点点累积的琐事和情绪,压垮了余童。
“编制”几乎贯穿了李亮宏的前半生。
父母都在体制内工作,自然希望他也能“有一个带编的工作”。上岸前,李亮宏在广州的街道办做合同工,工作稳定,工资也足以应付生活。但父母并不满意,每每看到考编公告,一定会转发给他。
每次回家,也会听到父母念叨,谁家的儿子考上了编制,哪家的女儿进了好单位,“在他们看来,只有有编,才有出路,以后养老才有保障,才能获得归属感。”
父母的督促和期待,给了李亮宏极大的压力。他何尝不知道体制内的“香”?毕业后,他一直在在职备考。这一考,就考到了34岁。
多年来,身边的人几乎都在考编,亲戚朋友、大学同学,以及街道办的同事们。“任何一个年轻人进街道,都是想把街道当成一个跳板,然后调走。”毕竟,这里几乎没有上升空间,更何况合同工。
同龄的同事一个个离开,最后只剩下李亮宏和另外几个人,压力和焦虑沉沉地压下来。
他大学学的是林业专业,体制内对口的岗位,几乎都在县城或乡镇的山区。加上年纪增长,眼瞅着离35岁越来越近,想上岸的心情也越来越急切。在选择岗位时,李亮宏不再挑挑拣拣,“不管是不是异地,上岸了再说,只要有岗位我就会报。”
因为工作的缘故,李亮宏无法集中备考。他每年都参加国考、省考,考试前一个月刷题、看课,把正式考试视为模拟训练,希望经过多年积累,某次“训练”考出高分,让他成功上岸。
其实,李亮宏此前进了几次面,最后都惜败。
标志着上岸的录用名单公示结束后,李亮宏请同事吃了一顿饭,把那些备考的材料,全部都送给了他们。“好爽,以后终于不用再看那些书了。
元清备考时的照片|讲述者供图
考公这件事,“五分努力,五分运气”。选岗、备考、笔试、面试,多多少少都有点运气和机遇在。
元清在上海某事业单位工作了一年多,她是山东人,选择这个“和生活、学业与未来规划都没什么关系”的城市,纯属偶然。
毕业那年,元清的第一选择是考研。考研笔试结束、等待成绩的日子里,她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如果考研成绩不理想,就马上开始考公,不浪费应届生身份”。
体制内几乎是她唯一的职业选择。一直以来,元清没有很想从事的行业,只希望工作稳定清闲,能有时间做喜欢的事。
父母也希望她考公,在元清爸爸的印象中,“企业里女生干错了活儿,会被领导骂得很惨,很有压力”。基于这种印象,“他不想让我干那么有压力的工作,在他看来,好工作挣钱也不需要很多,稳定就可以。”
考研成绩不理想,元清开始着手选择考编地点,她的第一选择自然是老家,但当地事业编的题目不同于公务员题目,实在来不及准备。
元清不得不把目光转向那些题目相同的地方,备考异地。上海是她第一个考上的城市,她不想再费时费力,干脆选择入职。
邢安琪原本的目标也是老家的市区,但没能如愿上岸。之后,她放弃了相对热门的地区和岗位,转向竞争压力更小的县城,终于顺利考上。
那时,她来不及考虑其他条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先上岸再说。
每天下了班,回到空荡荡的出租屋,李亮宏无事可做,经常躺在床上,在不同的平台搜索“怎么适应异地编制”,思考去与留的问题。
回想起报到时,局长问他:“来到这里,基本上注定了你下半辈子都要在这儿,你确定可以?”
在考公的海里浮沉多年,李亮宏觉得,再也没有什么会比无法上岸更痛苦,颇有信心地回答,“可以,我已经和家里商量好了。”
没想到,才过了几个星期,他就动摇了。
他给父母发去一条长长的短信,写清了自己想要辞职离开的原因,“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家人,特别是我女儿。”
得知儿子有了辞职的打算,李亮宏的父母发动全家人,对他进行“轰炸式劝退”。
爸妈、叔叔、甚至是年迈的奶奶,轮番给他打电话,没有一个人理解他为什么要放弃得来不易的编制,“孩子可以给父母带”“不用每周回家”“辞职就是不孝”……电话也打到了妻子那里,话里话外,希望她能好好劝劝李亮宏,不要轻易辞职。
他也在思考,如果离开这里,而他35岁前又没能成功上岸,自己必然要走向体制外的就业市场。那自己能够做什么呢?
李亮宏的工作地|讲述者供图
他曾在在体制外打过工,知道体制内外的工作“完全是两个体系”,吃香的技能互不相通。在体制内如鱼得水,不见得能做好体制外的工作,反之亦然。
不确定能否适应外面的环境,也是邢安琪不敢轻易辞职的原因。
大四那年,她决定考公,两个室友选择了考研,但她们没能上岸。那时,邢安琪庆幸自己选对了,“我的能力可能不足以支撑我考上研究生”,眼下,尽管工作不算开心,她还是决定先忍耐,“我也不知道出了社会还能做什么。”
过去,邢安琪总想和父母分开租,因为“很烦他们催婚”,现在,她却希望能考回家,“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起码能感受一下家的温暖,让自己放松一些。”
拦在面前的,是整整5年的服务期。
暂时无法离开,邢安琪只能尽量让自己快乐一些。她想过去旅个游散散心,只是,收入有限,房租就占了1500元,交过伙食费,再买点“基本的生活用品”,每个月所剩无几。她少有的娱乐是打打乒乓球,或者和朋友出去走走。
邢安琪拍摄的夕阳|讲述者供图
余童离职已经快一年。辞职的过程并不顺利,她找领导说尽了好话,跟办手续的同事赔笑脸、把离职原因中跟学校有关的部分全部剔除,“每天都担惊受怕”。好在,拖了许久,学校终于放人了。
比辞职更难的,是决定辞职的过程。
余童家在农村,父母是农民,帮不上什么忙,家里有个刚十岁的妹妹,患有基础疾病。可以说,她是家里唯一一个工资能准时到账的人。妹妹的学费、生活费和医药费全都压在她身上,每年入冬,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妹妹冷不冷?要给妹妹多买几件过冬的衣服”。
身边的人觉得,对一个女孩来说,老师是一份极其体面且成功的工作。不止父母觉得“有个编制好”,很多人相亲,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有编制”。外界的肯定曾带给她极大的安全感,离开舒适区后,她不知道如何应对别人的眼光。
此外,她在校时成绩平平,甚至有几门课在挂科边缘徘徊,绩点不算好看。而教师招聘时,往往要应聘者提供在校成绩单。余童很担心,离开之后,自己还能找到工作吗?
但是,在岗的每一分每一秒,她都觉得煎熬。
离职手续办下来的那天,余童连夜坐火车离开,甚至没想好接下来去哪里。她计划着,随便找一个城市落脚,先治好自己的焦虑症。她也不敢让父母知道,计划着再等到再稳定一些,委婉得向他们摊牌。
“回想起来,好像真的只有上岸的一刻是开心的”。
内耗了三个月后,李亮宏还是选择离开。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他决心利用好35岁前的最后一次机会,背水一战。
做出决定的那天,五月天正巧开演唱会,他和老婆孩子坐在场馆外,听到偶像唱:
“我的人生就是一错再错,错完再重头,也许放弃掉一切,活得更轻松,我却不再是我,我不愿一生晒太阳吹风,咸鱼也要梦”。
五月天演唱会场外|讲述者供图
(文中均为化名。)
作者丨葭枝
编辑丨桑桑
出品丨如是生活
更多知识
-
如何治疗和预防甲流(服务窗·科学防疫)
原标题:如何治疗和预防甲流(服务窗·科学防疫)每年春季是甲流的高发季节,最近一些地方出现了散发病例。什么是甲流?有什么特点?如何治...烟燃烟灭つ 268 阅读
-
iPhone15的type-C接口玩手段,欧盟将重罚,苹果会妥协么?
据称苹果今年的iPhone15将会首次用上type-C接口,不过苹果为了赚取厚利可能会给type-C接口,而欧盟显然也早就为此做好准备,如果苹果执意如...﹏丶小迣界 284 阅读
-
微视频|同心逐梦 共向未来
原标题:微视频|同心逐梦 共向未来春风浩荡中,2023年全国两会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胜利闭...■■俗人雅钦 187 阅读
-
东方甄选回应直播间疑似售假:会积极解决问题,请不要攻击主播
Tech星球3月16日消息,日前东方甄选被曝将养殖虾当野生虾卖引发热议。昨日晚间,东方甄选官方账号发文回应称,“东方甄选作为一家公司,会...原地等候已经远去的幸福 216 阅读
-
OpenAI 离成熟商业公司更近一步
发布 GPT-4 的同时,OpenAI 离成熟公司越近,离名字里的 “Open” 越远。GPT-4 无疑是一个更好的产品。写散文、诗歌、代码,这些 GP...床上小旋风 281 阅读
-
维珍轨道公司暂停运营一周:员工休无薪假,股价暴跌50%
3月16日消息,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当地时间周三火箭发射公司维珍轨道决定暂停运营一周时间,并安排大部分员工休无薪假,期间寻求能...冷夕颜 237 阅读
-
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创造更加美好未来
原标题: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创造更加美好未来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题: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创造更加美好未来新华社记者十四届全国人...而后的我们 220 阅读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
原标题: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 ◆ 1991年2...愚人自愈 203 阅读
撰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