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加沙展开无差别轰炸行动,欧盟陷入道德困境

痴于你
阅读

以色列在加沙展开无差别轰炸行动,欧盟陷入道德困境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日,加沙北部杰巴利耶难民营,以色列空袭过后,当地人清理废墟并展开搜救活动。 新华社 图

自从10月初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以来,国际社会就陷入了又一轮乌克兰式的混乱与站队。出于哈马斯初始袭击的残酷本质以及以色列平民的大规模伤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基本上都第一时间表达了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对哈马斯的谴责。然而,随着以色列此后对加沙地带无差别的轰炸以及巴勒斯坦平民的大量死亡,西方各国政府都开始承受来自民间社会越来越大的反对压力以及要求谴责以色列政府的声音。这其中尤以一贯崇尚保障人权的欧洲最为突出。

自从10月中旬以来,大规模反对以色列政府以及支持巴勒斯坦平民的游行示威席卷巴黎、柏林、伦敦、米兰、罗马、马德里等欧洲各大城市。许多示威民众表示以色列政府正在犯下战争罪行,同时也有舆论指出欧洲政府在面对乌克兰平民和巴勒斯坦平民时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也是欧盟此次面对新一轮巴以冲突时进退维谷的原因——此前一年时间里欧洲都在渲染乌克兰平民的悲惨,旗帜鲜明地要坚决反对俄罗斯。现在面对明确违反联合国决议占领巴勒斯坦领土的以色列,欧洲却扭扭捏捏,自然让许多民众感到不满。

同时,面对犹太人民,欧洲身上背着数百年上千年的历史包袱,更不要提德国在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这使得欧洲各国在面对以色列时天然地处在道德低地上。但是,包括法德在内的欧洲各个主要国家现在也同时拥有数量不容小觑的穆斯林群体,他们对巴勒斯坦的声援也是政府必须倾听的声音。更不要说以色列的确正在加沙开展无差别轰炸,每天都有妇女儿童被以色列炸死。

正是在这种种掣肘之下,欧盟现在面对本轮巴以冲突,陷入了巨大的道德困境,进退两难。随着以色列的轰炸不断升级,欧盟内部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分裂。

冯德莱恩马失前蹄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第一个遭到欧盟内部猛烈抨击的就是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前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10月7日的袭击发生之后,冯德莱恩几乎是旋风式地到访了以色列。10月13日,她在特拉维夫与以色列内塔尼亚胡会面,表示欧盟将全力支持以色列的自卫行动。这下在欧洲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本来欧盟27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就各不相同,现在冯德莱恩在没有和欧洲领袖们通气的情况下直接访问以色列,并且没有明确要求以色列在反击中遵守国际法,保护巴勒斯坦平民,在许多欧洲国家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行为。

法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世界报》直接刊文质疑冯德莱恩是不是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才做出如此超越自身职权的行为。在文章中,《世界报》更是揶揄地说本来10月13日受邀访问以色列的只有欧盟议会议长——马耳他人罗伯塔·梅措拉(Roberta Metsola),冯德莱恩是自己跟着去的,有蹭热度的嫌疑。

在之后不久,在笔者参加的一场比利时外交部的线下吹风会上,一名比利时部长级官员更是表达了布鲁塞尔对冯德莱恩此举的不满。比利时一贯希望巴以和平,而不是冯德莱恩这种拉偏架的行为。

无独有偶,另一个在袭击发生之后快速到访以色列的欧洲政要,是冯德莱恩的德国老乡——德国朔尔茨。他在以色列表示德国将坚定地站在以色列一边。

至于为什么德国需要这样支持以色列,从朔尔茨在访问结束后在德国议会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些缘由——“我们自身的历史,以及集中营带来的历史责任,都让捍卫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成为我们(德国)的长期任务。”

因为二战期间对犹太人施行的种族灭绝行为,德国在面对以色列时无法表达强硬的立场,其实也情有可原。但是,冯德莱恩毕竟代表的是欧盟而不是德国,面对此次巴以冲突,还是下意识地像一个德国政客一样思考,有欠考虑。尤其是2024年欧盟就将迎来选举,冯德莱恩正追求连任。《世界报》就援引布鲁塞尔欧盟高级官员的话,毫不客气地表示“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考虑其他候选人了。”

欧盟内部分歧渐显

冯德莱恩的表态招致多国反对,从中也可以看出欧盟内部面对本轮巴以冲突的态度正在慢慢发生改变,各主要成员国之间的不同态度也逐渐表面化了。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法国和西班牙。

其实,在袭击刚发生的时候,法国也和其他主要西方国家一样,马上表示了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谴责哈马斯。在对巴勒斯坦平民的保护问题上,法国一开始也比较谨慎。

10月中,笔者和法国政府一位部长级官员交谈时,后者表示法国在保护巴勒斯坦平民一事上需要考虑以色列的舆论反应,没办法畅所欲言。

但是,在以色列对加沙无差别轰炸不断升级,以及巴以冲突出现外溢风险后,法国对以色列的态度也相对其他西方大国逐渐严肃了起来。

法国总统马克龙没有凑热闹去争当“第一个到访以色列的西方领导人”,而是耐心地等到了10月底,成为第一个既访问以色列也访问巴勒斯坦及约旦的西方领袖。与拜登临登机时被阿拉伯国家集体取消会面形成有趣的对比。

同时,在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法国自从10月中以来,开始与英美切割。10月底巴西在安理会提出的要求停火的决议草案,法国与中国一同投票支持,英国、俄罗斯弃权,美国则成为安理会唯一投下反对票的成员。

停火决议被美国一票否决后,法国外交部发表了言辞严肃的声明,对此表示了遗憾,字里行间不乏对美国的不满。让人回想起2004年法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英美对伊拉克出兵时的情景。

而左派执政的西班牙,传统上就对巴勒斯坦抱有同情的态度。在本轮冲突激化之后,西班牙更是有左派部长公开表示应该将以色列内塔尼亚胡送上国际战争法庭。

法国和西班牙也开始准备派出军事医疗船前往加沙地带。这也是在以色列对加沙维持海上封锁以及不断轰炸加沙地带医院的前提下,西方对巴勒斯坦民众释出的最大的善意。

而法国之所以在巴以问题上可以保持相对中立,与其国内拥有欧洲最大量的穆斯林人口也不无关系。巴黎以及法国国内各大城市已经在过去几周不停出现大规模的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游行。右派的法国内政部长本来以破坏社会秩序为由禁止了法国全国的此类游行,但是禁令最终被行政法院推翻。

随着以色列继续其在加沙的陆上军事行动,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人数还将继续上升。联合国已经将此次危机定性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非人性化程度”。

除了上文提到的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本月底将举行大选的荷兰也面临这一人道主义拷问。未来欧盟对以色列政府的态度是否将进一步强硬化,值得我们关注。

同时,欧盟在巴以问题上是否会进一步与坚持全力支持以色列的美国进一步切割,也是影响事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徐晓飞,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现居巴黎)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