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动物,全世界就剩下两只,还都是公的

暗淡的夏夜
阅读

这种动物,全世界就剩下两只,还都是公的

原标题:这种动物,全世界就剩下两只,还都是公的

这种动物,全世界就剩下两只,还都是公的

4月24日,越南有关方面确认,同莫湖中的一只斑鳖已于上周日死亡。这就意味着,地球上确认存在的斑鳖,有可能只剩下两只了。

报道称,同莫湖中死亡的斑鳖体长1.56米,重93千克,目前死因尚待调查。它曾于2020年被取样标记后放归湖中,并且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确认过的雌性斑鳖。

此前,斑鳖由于存量极为稀少,曾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开展斑鳖拯救计划。

这次,越南斑鳖的死亡不仅让斑鳖在世界上的数量由3变成2,仅剩的两只,一只在中国苏州动物园,另一只则在越南。更重要的是,剩下的两只均为雄性。

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班鳖都不可能有下一代了。

中国的斑鳖数量占世界一半

斑鳖,俗称“癞头鼋[yuán]”,是现存最大的鳖科动物,成年背甲可达1米,体重可达100公斤以上,是全世界300多种龟鳖里数量最少,最濒危的一种,没有之一。

斑鳖 图/受访者提供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均认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区分布的大型鳖类均是鼋,“鼋”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与龟字并列但属于两类不同的动物。

我国古代著名的博物志《尔雅翼》中有记载“鼋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民国《吴县志》中有“鼋如鳖而大,有重至四五十斤者,头上有磊块,故俗称癞头鼋,今放生池皆有之”,《太湖备考》中对“大鼋”也记载了“古为珍味,今太湖中有之,然不易得”,这些文章中记载的“鼋”实际上极有可能包含了斑鳖。

限于当时研究条件的简陋和样本量的稀少,加之斑鳖幼体和中华鳖相似,成体又和鼋相似,斑鳖一直被误认为是鼋,或是中华鳖。直到1993年,我国生物学家、原苏州铁道学院教授赵肯堂经过多方研究查证,才正式确认了斑鳖在我国是一种新的物种。

遗憾的是,就在学界反复考证和确认斑鳖存在的过程中,人们并没有放慢破坏斑鳖生存环境和捕食斑鳖的脚步。

据公开消息,上世纪50年代前,太湖流域不少人都曾捕捉到斑鳖,其中一些个体被送至公园或是寺庙中“放生”。上世纪90年代的长三角地区的集市中,也可以买到活体斑鳖,可惜大部分最终被送进了厨房。

苏州动物园副园长陈大庆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苏州动物园建设在苏州昌善局的原址上,昌善局是放生养牲的场所。苏州当地的资料显示,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昌善局中的池塘中就有十几只癞头鼋,每当清明时节人们来到昌善局祭奠亲人的时候,都会向池塘中投掷食物,甚至出现大鳖争相竞食的场景。

随着斑鳖相继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消失,红河流域和马江流域种群迅速缩小,目前已知的斑鳖自然栖息地仅剩越南北部的两个湖泊,同莫湖和宣汉湖。而人工环境下存活的斑鳖,仅剩下如今苏州动物园中的一只。

由于此前没有正确认识斑鳖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对这一物种的研究,也错过了保护和拯救它的最好的时机。分类鉴定的长期混乱,斑鳖不仅错过了在动物园得到精心保育和扩群的机会,更错过了1989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长沙的斑鳖,嫁去苏州

“再难,也要试试再说。”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吕顺清参与了先后5次的斑鳖人工授精工作,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2006年中国动物园协会给各会员单位发了动员,将斑鳖的特征整理后发布了下去,希望各动物园通过比对看看各地到底有多少斑鳖。

当年9月19日,由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动物园协会主办的斑鳖保护合作交流研讨会在苏州召开。当时会议中判断,在国内存活的斑鳖个体有4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西园寺2只(其中“方方”于2007年8月死亡,另一只“圆圆”多年未曾露面,无法证明其存在)、上海动物园1只。

“最初的计划是,把上海动物园的那只运到苏州来进行配对,看看能否繁殖成功。”吕顺清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但就在开完会不久的12月,上海动物园中的斑鳖突然死亡,刚刚启动的斑鳖联合繁育工作一下进入了僵局。

“我们后来通过检查标本发现,上海动物园中那只原本以为是雌性的斑鳖,也是雄性。”吕顺清说。

于是在2007年初,专家学者们又在苏州开了一次研讨会,就在那次会议上,长沙动物园展示了一些园内饲养的大鼋照片,代表们判定那只大鼋就是斑鳖。会议结束后,吕顺清和国际龟鳖生存联盟专家、澳大利亚西部大学龟鳖动物繁殖生物学家杰拉德·库克林直接从苏州飞抵了长沙。

在长沙,吕顺清和杰拉德·库克林为雌性斑鳖做了一次体检,认为该雌性斑鳖年龄超过80岁,体重超过35公斤,状态良好,卵巢发育正常。随后,苏州动物园、长沙动物园、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国际龟鳖生存联盟(TSA)四方签署合作协议。长沙、苏州成立专门科研小组研究斑鳖繁育。2008年5月,那只雌性斑鳖从长沙“嫁到”了苏州。

“嫁到”苏州的雌性斑鳖 图/受访者提供

雌性斑鳖是在3位饲养员和一位兽医的护送下,“乘坐”汽车抵达的苏州,当时专家学者判断,如果用飞机运送,斑鳖只能“坐”货舱,但飞机升降过程中货舱气温变化太大,这种短时间内气温大起大落对属于冷血动物的斑鳖身体十分不利;火车运送也只能“坐”货舱,管理人员不能随时照顾,因而选择汽车运输。

令吕顺清高兴的是,雌性斑鳖第一天抵达苏州,便与苏州动物园内的雄性斑鳖发生了互动。“隔着栅栏,它们经过短暂的试探后,就很快接受了对方。”

就在合笼后的第四天,两只斑鳖交配了,不到一个月后,雌性斑鳖便产下了几十枚卵,一切都向着人们期待的样子发展着。

第五次人工授精后,“她”没能醒来

吕顺清万万没想到,交配产卵都很顺利,两只斑鳖在6年间,下了好几窝,共诞下上百枚卵,却没有一颗受精卵。

专家团队开始以为是饮食、温度、环境,甚至是水的酸碱度出了问题,反复调整后,但依然不受精。

未受精的斑鳖卵 图/受访者供图

“雌性个体我们是体检过的,问题大概率出在那只雄性个体身上,它不太行。”吕顺清推断。

而随后进一步的检查,证明了吕顺清的观点,那只生活在苏州动物园的雄性斑鳖,不只是“不太行”,而是“太不行”。

“生殖器阴茎部分应该是曾经打斗的时候被其他雄性斑鳖咬掉了,所以它没法完成顺利的交配行为,雌性也就不可能受精。”吕顺清说。

于是,经过了6年的自然繁殖未果后,专家学者们将拯救斑鳖的希望寄托在人工授精上。提取雄性精液检测后发现,那只雄性个体,不仅阴茎受损,精液量本身也很低,并且精子活性低于20%,也就意味着,即便是人工授精,最终成功繁殖出下一代的几率依然很低。

但吕顺清决定试一试。“试了,或许还有机会,不试就一定没有机会。”

2015年开始,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针对这两只斑鳖开始了斑鳖人工繁育项目,总共进行5次人工授精,每次人工授精前,都会为两只斑鳖进行理化指标和超声波健康检查,确保健康状态良好。

为保证人工授精工作顺利进行,专家团队甚至用相同的工作程序提前“彩排”,对3只雄性和2只雌性大型亚洲鳖进行了采精和人工授精。

遗憾的是,此前4次人工授精后,雌性斑鳖均产下了卵,但依然是未受精卵。2019年4月12日,第五次接受人工授精后雌性斑鳖陷入昏迷。经过近24小时的抢救,雌性斑鳖也没有苏醒,于次日下午1点20分不幸死亡。

“第五次的操作和前四次没有任何不一样,直接将雄性斑鳖的精液注入雌性斑鳖的输卵管中,麻醉的剂量甚至都是一样的,但是仍然出现了令人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吕顺清说。

在雌性斑鳖死亡后,专家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剖,但也没有能判定其死亡原因,从身体状态来看,体内并不存在任何疾病。

在陈大庆看来,雌性斑鳖的死亡,对极度濒危的斑鳖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损失。在雌性斑鳖死亡后,它的卵巢、血液、内脏等重要组织均被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至今被保存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资源库中。

“丧偶”后的雄性斑鳖,如今仍然存活于苏州动物园。陈大庆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雄性斑鳖,年龄应该在110岁以上,它于去年11月左右进入冬眠,今年还尚未开食,按照常规,要到5月中旬左右才会结束冬眠开始进食。每天的食物为牛肉、鸡肉、小龙虾等食物,为照顾斑鳖,动物园成立了专门的斑鳖饲养小组,全天监控其生存状态。

苏州动物园中的雄性斑鳖 图/受访者提供

“由于不清楚野外是否还有雌性个体,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延长雄性个体的寿命。”陈大庆说。

云南还有可能存在么?

2018年4月,国际龟鳖保育组织TSA发布消息称,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Caren Goldberg通过检测环境DNA(eDNA)认为,越南河内西部的宣汉湖(Xuan Khanh Lake)也生活着一只斑鳖,但性别不明。

2020年,越南当地的动物保护工作者曾在同莫湖捕捉到一只斑鳖,并进行过体检和取样,其头部鲜明的黄色斑纹表示其年龄并不大,这是自苏州动物园雌性斑鳖去世后,世界可能存在的最后一只雌性活体。

吕顺清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几天前确认死亡的就是那只曾被确认的雌性个体。由于龟鳖等大型爬行类动物的人工克隆技术仍不够成熟,斑鳖的卵细胞有乒乓球大小,加上外面有厚厚的壳,取卵非常困难,所以理想中的克隆技术,也无法在斑鳖身上取得突破。

在吕顺清看来,除了中国和越南,其他地方存在斑鳖的可能性很小,并不存在斑鳖。在中国只存在于太湖流域和红河流域。

“太湖流域可以认定已经没有野生斑鳖种群存在了,它体型很大,而且太湖流域目前的发展也很迅速,如果有其存在,必然有被发现的纪录。但是已经很多年没有相关的记录了。”吕顺清说。

而在红河流域,吕顺清认为,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居住情况,在红河流域的上游,理论上是有可能存在野生斑鳖的。

红河上游主干元江,可能的斑鳖栖息地 图/受访者提供

虽然在2000年以后,云南红河流域附近,依旧有渔民说见过、吃过斑鳖,但他们的描述并不能完全确认当地依旧有斑鳖的存在。

为了验证红河上游是否有斑鳖的存在,吕顺清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饶定齐教授组成了一个小组,从2011年至今,一直在调查云南红河流域是否还存在斑鳖的活体,马堵山水库,是他们重点考察的地区。

该水库形成于2007年,被截流的50公里河道被视为野生斑鳖最后的据点。蓄水后不久,当地渔民就开始报告看到一只不同寻常的大鳖。几年前云南马堵山水库附近的渔民曾说见到很大的鳖,也有老百姓说电鱼的时候,有一只鳖从水中翻起来。但他们对鳖的描述并不准确,不能确定是否是斑鳖。

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小组会前往红河流域开展调查工作,寻找的方式主要是向当地人询问是否见到斑鳖,收集相关信息。每天上午10点以后到下午4点前,鳖出现的概率要高一些。

在吕顺清看来,这样的工作虽然往往徒劳无功,但是万一能再找到哪怕一只斑鳖,那么这个种群保留的机会都将大大增加。“如果它绝灭了,它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没有了,而它的遗传信息,说不定在未来对人类有巨大的帮助。”

越南的雌性斑鳖死亡几天了,吕顺清仍然在巨大的遗憾中:假如当时苏州那只雌性没有突然死亡,又假如拯救计划能再早几年开展,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

记者:胡克非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