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泰州美食:你的儿时记忆里,有这些家乡“味道”吗?

﹏嘟尛嘴〆
阅读

舌尖上的泰州美食:你的儿时记忆里,有这些家乡“味道”吗?

原标题:舌尖上的泰州美食:你的儿时记忆里,有这些家乡“味道”吗?

无论脚步走多远,在我们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一旦尝过,往往一世难忘。

在大多数人习惯了味蕾刺激的时代,那些回归食材本身的泰州味道,依旧成为游子舌尖心上难以忘却的滋味。今天,我们就一起寻一寻,那些最熟悉、最难忘的“泰州味道”吧!

每天清晨,泰州早茶店飘出的食香就足以驱散所有残存的困意,令人沉浸在泰州早茶的鲜香美味中。

一碟爽口开胃的烫干丝,需选用优质的黄豆磨浆制成豆干,再用刀“飘”成粗细均匀的薄片,切成细丝。把握好烫的时间,再加上撒上生姜丝、香菜、虾米、肴肉、花生米等佐料,才能造就一道爽滑适度,鲜美隽永的烫干丝。

其实,泰州的烫干丝,很多特点和外地的不一样。或圆或椭圆的白色碟子,洁白的干丝,金黄的姜丝,一小撮虾米,浇上黄豆酱油和小磨麻油,黄白相间,齿颊留香。

所以这在里下河地区,是独一无二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佛教泰斗赵朴初对泰州烫干丝都盛赞有加。

不过这道佳肴,食材虽然简单,制作却较复杂。

首先需要将豆腐干切开,要先用“月牙刀”横着削成厚薄均匀的20多层,薄得能透过豆干片看清报纸,这种横削的功夫泰州人称之为“飘”,“飘”出的干丝长短一律、粗细均匀,再斜铺切成丝,切得不薄如纸、细如丝。

干丝切成之后就是烫了,“烫”是颇有讲究的,干丝先在锅中煮沸,旁边放一口缸,缸中贮热碱水,水与碱的比例要看季节而定。

而这个过程叫提碱:提碱不够,干丝外软内硬,口感不佳。提碱过度,干丝变烂。泰州干丝好吃就是因为有提碱的过程,这是其他地方学不来的,是泰州的祖传秘方。烫干丝一般要在开水中连过三遍。

此外,泰州烫干丝其实又叫泰州五味干丝。这个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早期泰州五味干丝的配料主要有五种,肴肉、香菜、榨菜、香菇和姜丝,第二则是说明干丝口味独特。姜丝是泰州烫干丝色、香、味、型全部要旨的点睛之笔。

先说色和型:乳白色干丝上点缀了绿色香菜、红色肴肉丝之后,一撮嫩黄的姜丝置顶,是否如花之蕊?再说香和味:姜选初秋芽姜,切丝之后微辣微甜,与温润滑爽的干丝拌和后,咀嚼口中的感觉是不是妙不可言?

除了烫干丝外,还有这一份皮软汁浓的蟹黄汤包,薄薄的一层皮用难以想象的韧度兜住那一大汪极其鲜美的汤汁!

轻轻晃一下,依稀能听到汤汁碰撞皮儿的摩擦声,小心咬开的那一瞬间,蟹黄金光乍破,汤汁滚热奔流,内在的华丽与外在的朴素的形成强烈对比。

你知道吗?靖江的蟹黄汤包可是被《舌尖上的中国》推荐过的。

薄薄的一层皮,晶莹剔透,用难以想象的韧度兜住一大汪极其鲜美的汤汁!轻轻晃一下,依稀能听到汤汁碰撞皮儿的摩擦声,那是美食的声音。那咣当咣当的样子也是超级蠢萌。

而这皮薄、汁足、味美的蟹黄汤包隐藏着泰州质朴的饮食习惯。

蟹黄汤包,饱满圆润、含苞待开、美白如雪、晶莹剔透、吹弹得破、柔嫩滑腻的汤包简直要鲜掉你的味蕾,总是在不经意间让游客们赞不绝口。

小心咬开的那一瞬间,蟹黄金光乍破,汤汁滚热奔流,半只整只蟹的内容都被凝练浓缩,这内在华丽与外在朴素的强烈对比,总让人觉得很有诗意。

品尝完之后,整个人都有种轻盈活泼的感觉,原汁原味的泰州美食只为满足大家的口舌之欲。让我们一起愉快地在泰州吃!吃!吃!吧!

还有这鱼汤面:一碗汤鲜味厚的泰州鱼汤面,也是处处考究的,煞费苦心。最为关键的则是制作鱼汤。

取鳝鱼骨用荤油反复烹炒后,再加进大块猪肉,同锅猛火煮烧,小火煨煮。经过熬制后,鱼汤醇厚,色白如乳,肥而不腻,鲜而不腥,汤浓、味鲜、面香。

现在正是吃湖鲜的好时节,泰州的溱湖八鲜堪称舌尖上的极致享受。

膏厚肉腴的溱湖簖蟹、鲜香四溢的溱湖甲鱼、通体透明的溱湖银鱼、别具风味的溱湖青虾、美味可口的溱湖水禽、壳薄肉嫩的溱湖螺贝、营养丰富的溱湖四喜、水灵脆嫩的溱湖水蔬,每吃上一口,唇齿间都残留着鲜香,令人回味无穷。

溱潼古镇的鱼饼、鱼圆同样,是以溱湖当地的草鱼、青鱼作为原料,采用传统配方油炸成型,无鳞无刺,肉质鲜嫩、鲜而不腥,具有“柔、嫩、韧、滑、鲜”的特点。

1940年10月黄桥战役打响前,黄桥的百姓为了支援前线,家家户户涨烧饼、摊烧饼、拓烧饼、炕烧饼等,没有统一的规格,备军粮为第一要务。黄桥决战的胜利,各式烧饼功不可没。

而正宗的黄桥烧饼,其外黄里软,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生,不油不腻,色泽金黄,表面酥松香脆、酥层层次明晰、馅心香软肥润,咬一口,顿时葱香四溢、满口生香。

草炉烧饼又叫大炉烧饼。“炉丈八十,人入炉中,左右贴之,味香全美,乃为人间上品。”《梦溪笔谈》中的这段记载说的就是草炉烧饼。王氏草炉烧饼店是老街上独具特色的“老行当”。

刚出炉的草炉烧饼像极了煮熟的螃蟹壳,吃上一口,咀嚼起来特别有劲道,纯正的麦香缠绕在唇齿舌尖。

走在泰州街头上,自然而然会随着各式各样香气扑鼻的小吃吸引去全部注意力。

薄似宣纸的宣堡小馄饨几近透明,是选用上好的面粉和五花肉,纯手工做馅,皮薄馅嫩、入口即化,汤清且味道鲜美,一口一个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俗话说“银杏之乡”的泰兴有“三宝”:一宝当首推“银杏”了,而二宝为“糖生姜丝”,三宝就是“宣堡小馄饨”。

宣堡小馄饨由于其制作过程精细、考究,并以其汤鲜、味美、馅嫩、柔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食客,经久不衰。

宣堡小馄饨因泰兴市宣堡镇得名,相传民国36年(1947年)宣堡的赵鸿福,人称赵锅子经营饮食小吃,经多年实践形成特色,后合营泰兴宣堡商业社,由梁宗黛老奶奶传承六十多年直至退休回城,自己经营“王记宣堡小馄饨”。

自上世纪80年代后,许多客人都慕名前来品尝,2008年,宣堡小馄饨制作技艺被列入泰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10月宣堡小馄饨作为推荐特色美食参加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2014江苏国际餐饮博览会。

软糯香甜的米糕则是由糯米粉做外皮,这是用模具制作,有方有圆。馅料有芝麻、豆沙、枣泥、赤豆、桂花等。咬一口,甜甜糯糯的,甜得恰到好处,也不粘牙。

金黄饱满、清脆可口的春卷,配着卷在里面咯吱咯吱作响的蔬菜,一软一硬,吃起来口感酥脆、满嘴升芳、齿颊留香。

当油炸臭干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未谋其面,先闻其香。轻轻一咬,辣椒、油炸和豆腐的香味、臭干的臭味和在一起,热气将这些味道激发出来,真应了那句:生臭熟香。

走过宽宽窄窄的的街道,见过郁郁葱葱的山河湖海,最难忘的终究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幸运的是,这些令人眷恋不已的儿时味道,还藏在泰州的街头巷尾中,找个时间,和知己好友一起,重温一下这些缠绕心头的味觉记忆吧!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